ㄧ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節氣與生活 節氣與生活
活出神農光采 歷屆神農得主 從耕牛到鐵牛 農民守護神 節氣與生活 精采活動
立夏、小滿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如《曆書》所云,「立」是開始,「夏」有大的意思,「立夏」即表示初春種植的作物已經長大,春天到了尾聲,正式預告夏天的來臨。

  「立夏」時節,約在每年國曆的5月5日或6日,自古以來,這一天對農家而言非常重要,因為這個時候開始進入夏收作物的生長後期,大抵可以看出夏收作物的歲收狀況,因此有農諺「立夏看夏」之說。而除了夏收作物的基本年景已定,早植稻也進入抽穗期,植物到了生長、開花結果的旺季,這時候有沒有雨水,便成為農夫最煩惱的問題,所謂「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就是說如果立夏日不下雨,必將乾旱,不僅犁耙幾乎用不到,就連碓頭下也無米可舂;又說「初一落雨有花結無仔,初二落雨有穀做無米」,則意謂立夏這天如果下雨,表示以後的雨水會多,水稻容易倒伏,開花無法授粉,收成就會不好;由此可以看出,立夏當天是否下雨,雨水量是不是下得恰到好處,密切關係到農家日後的收成。

  立夏日也是預測一季天氣好壞的關鍵日子,《汲冢周書‧時訓解》:「立夏之日螻蟈鳴,……螻蟈不鳴水潦淫漫……」,就是說明立夏日當天如果青蛙不叫,整個夏季將會多雨;由於古代沒有氣象預報,因此古人常會藉由聽青蛙(螻蟈)是否鳴叫,來預測這個夏天會不會鬧水災,判斷是不是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而面臨炎熱的夏天即將來到,民間也有一些有趣的節氣飲食習俗,像是替年老的父親進補,有些地方(如宜蘭礁溪)就會象徵性地煮甜麵條請大家吃,即俗諺所說的「立夏,補老父」;南部地區則有立夏日吃「匏仔麵」的風俗,客家人則是利用這段時間摘採野外的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供全家大小食用,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此外,愛美的婦女也會在立夏日這天喝李子酒,以養顏美容,因而留下「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這句諺語。

立夏期間,客家人用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
▲立夏期間,客家人用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

  另外,在這個時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母親節;古時的傳統社會常以萱草(金針花)作為母親花,西方國家則以康乃馨為代表,但由於今日台灣的西化甚深之故,加上五月同時也是康乃馨盛開的季節,因此,現代人則多以康乃馨送予母親表心意。

五月最重要的節日是母親節,同時也是康乃馨盛開的季節
▲五月最重要的節日是母親節,同時也是康乃馨盛開的季節

  時序到了國曆五月中旬的21、22日,進入五月的另一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此時稻田裡的稻米開始結穗,禾稻上的稻榖開始有一點「小滿」的感覺,再過一陣子農夫就可以開始收成,因此稱這個時節為「小滿」,俗諺說:「小滿櫃」,就是在形容北部地區的水稻,在小滿前後開始含苞(做櫃)的情景。

  而除了北部地區的水稻開始含苞,中南部的水稻也已經進入黃熟期,但因為恰逢梅雨季節,所以農夫們就必須特別注意排水溝渠的疏通,以減少梅雨季大量雨水可能帶來的農作損失,如農諺所說「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就是說明梅雨季的雨水會讓土地獲得充分的滋潤,有利植物的快速生長,但相對如果沒有做好水利的疏通與調節,則是會造成作物根部腐爛而影響收成。

小滿時節恰逢梅雨季,中南部的水稻也已進入黃熟期,此時農夫須特別注意排水問題
▲小滿時節恰逢梅雨季,中南部的水稻也已進入黃熟期,此時農夫須特別注意排水問題

  五月初夏,也正是高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進入盛產期的時候;台灣曾是有名的香蕉出產國,不論在甜度、風味和口感上,均獲得肯定,加上香蕉的營養價值高,且口感細緻又香甜,喜愛吃香蕉的朋友,不妨可以利用這個時節好好品嚐一番!

五月初夏正是香蕉盛產期,愛吃香蕉的朋友可以趁此嚐鮮(本圖由安全農業入口網提供)
▲五月初夏正是香蕉盛產期,愛吃香蕉的朋友可以趁此嚐鮮(本圖由安全農業入口網提供)

  此外,每逢此時的農曆4月26日,也是神農大帝的誕辰,每年一到了神農大帝的生日,台灣各地的神農廟就會舉辦廟會、進香和割火等活動,讓信眾虔誠地向神農大帝祝壽;而有鑑於神農大帝的製耒耜以播五穀,勤耕耘以足衣食,為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基礎,我國也特別設置了「神農獎」獎項,於每年的五月表揚傑出農民,以激勵農業經營者能日新又新,發揚神農精神。

委會於每年五月頒發「神農獎」表揚傑出農民,除有象徵農業薪火相傳之意,也鼓勵農民發揚神農精神(本圖為 2009 年十大神農頒獎典禮歷史照片)
▲農委會於每年五月頒發「神農獎」表揚傑出農民,除有象徵農業薪火相傳之意,也鼓勵農民發揚神農精神(本圖為 2009 年十大神農頒獎典禮歷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