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單元選單 綠色奇蹟 平地森林 農業臉譜 節氣與生活 精采活動
節氣與生活
種下森林 看見希望

p4.jpg   民國100年,親近森林大可不必跋山涉水,只需靠著雙鐵旅遊──鐵路與鐵馬,即可輕鬆享受「有機慢活」的森林野趣。這是馬總統「愛台十二建設」中「綠色造林計畫」的豐碩成果,可望成為平地竄起的旅遊新銳。現今,花蓮光復鄉、嘉義東石鰲鼓、屏東縣林後四林等地,已籌建三處平地森林,其中花蓮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園區」於5/21日開幕,是全台首座開放民眾參與活動的平地森林。

隨著花蓮平地森林的開幕,民眾只要靠著火車與鐵馬就可親近森林

▲隨著花蓮平地森林的開幕,民眾只要靠著火車與鐵馬就可親近森林

綠色永續的土地轉型

  平地森林的源起,要從民國九十年台灣加入WTO說起。原本台灣的糖產主要由台糖公司負責,包括種植蔗田與製糖,但加入WTO後,進口的糖比國內自己生產便宜。為此,台糖原本種植的蔗田土地面臨了轉型。當時台糖公司與林務局合作,配合林務局推展造林,在蔗田原處重新種植樹木,除了達到減碳、保育、永續等功效,造林樹種也包括了經濟樹種,如目前當紅的無患子,可謂聰明的土地轉型。台糖的蔗田透過平地造林計畫,在全球森林遞減的趨勢中,為台灣增添了廣袤的森林面積。

花蓮園區花海一隅

▲花蓮園區花海一隅

增加附加價值,陪伴森林成長

  台糖土地造林至今十年,林中的樹高度約三米到六米。以森林的利用來說,通常樹齡必須達到三十到六十年。相較下,目前的平地森林還只是個小嬰兒。從土地善用的角度來說,在樹木長大的過程中,聰明而低密度的運用新生林,而不僅是苦苦等候樹長大。為配合馬總統提出的愛台建設,這些森林除了繼續造林,更要讓森林在養成過程中,即能發揮附加價值。為此,林務局邀請專家學者及相關單位組成評選小組,在全台各地選擇範圍大於1000公頃,高度低於海拔500公尺的森林。經勘查評選,選定花蓮、嘉義與屏東共三處有潛力的平地森林,進行整體規劃,並邀請民眾參與,陪著森林一起長大,讓平地森林兼具遊憩、環境教育與健康養生功能。

透過台灣藝術家顏名宏 「春之花園」的作品觀賞花蓮蔚藍的天空

▲ 透過台灣藝術家顏名宏 「春之花園」的作品觀賞花蓮蔚藍的天空

p4.jpg

▲台灣藝術家蔡宜穎與楊士翔作品「繭裹子」

三處平地森林的特色

  三處平地森林各有特色,與當地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息息相關。

  花蓮光復的平地森林位在花東縱谷,座落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極具縱谷特色。搭配花東旅遊風氣盛行,強化「有機慢活」是為其氛圍特色。園區種植闊葉樹與台灣原生樹種,十年來已有二十多種,約一百五十萬棵。

  嘉義靠海,囊括了農林漁牧四個產業,又有著名的鰲鼓溼地。這裡的平地森林與溼地連結,樹種具防風功能,造林樹種有層次,比如第一道防線便以木麻黃為主,整體定位為海岸到森林的自然資源櫥窗,並發展環境教育與強化濕地保育。

  至於屏東,有北大武山自平原聳立,此處的平地森林位在北大武山旁。這裡是昔日舊稱的鳳山地區,曾有英國博物學家採集動植物,冒險路線經過此地。此外,在日治時代這裡製糖、種鳳梨,有許多熱帶水果。本區主要呈現大武山的低海拔自然森林,也作為山域、平原環境修復的生態園區。

民眾於園區內掛上祈福的卡片

▲民眾於園區內掛上祈福的卡片

核心價值:低碳、低商業、低密度開發

  「三低」是平地森林的核心價值,包括:低碳、低商業、低密度開發。因此,花蓮的平地森林除了鼓勵遊客能透過騎自行車遊園,園區的各項娛樂設施降至最低需求,旅遊的商機則交給周邊居民共同努力,期結合社區旅遊服務網絡,連結園區與周邊社區的旅遊動線,並期後續能運用小農攤位設置等方法,販售花蓮地區的自然產品,做到藏富於民。

當地兒童參與生命寶樹的創作

▲當地兒童參與生命寶樹的創作

  花蓮園區從去年開始規劃,完成了兩段共約5公里長的自行車道,遊客可騎單車悠遊在森林裡,為了這條自行車道,林管處花了許多心血,鋪設時沒有砍掉一棵樹,而是透過在樹叢裡彎彎繞繞的動線特色,營造「曲徑通幽」的氛圍。此外,園區另設步道,以及5公頃的花海景觀區,堪為花東地區最大的花海地景,並參考國外大型地景藝術季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創作,將生態與藝術融合,堪稱國內地景藝術的創舉。

花蓮園區設有自行車道,讓遊客可在森林裡悠遊騎單車

▲花蓮園區設有自行車道,讓遊客可在森林裡悠遊騎單車

森林是大家的

  聯合國訂定2011年為國際森林,呼籲地球人應該愛護自己周邊的森林,因為森林發展得好,對人類生存具有普遍效益。台灣的平地森林呼應今年的主題:Forests for people,森林是大家的,藉由舉辦各項活動,鼓勵民眾親近森林,讓遊客與居民都能分享森林的公益價值:美好的空氣與生態環境。

 從今年4月底開始,花蓮園區展開一系列活動,包括三梯次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鼓勵當地居民與全台志工利用假期從事有益身心的勞務活動,在森林中為園區生態盡一份心力,包括營造食物森林、社區家庭樹、無障礙棧道。

工作假期鼓勵當地居民與志工利用假期從事勞務活動,為森林生態盡一份力,圖為民眾正為無障礙棧道整地

▲工作假期鼓勵當地居民與志工利用假期從事勞務活動,為森林生態盡一份力,圖為民眾正為無障礙棧道整地

食物森林、社區家庭樹、無障礙棧道

  第一場工作假期活動,結合花蓮園區的周邊居民和全省志工以樸門(Permanent Culture,即永續農業)的概念,在園區打造了「食物森林」。他們種了三百多棵植物,每一棵植物彼此之間有生態系統的依存關係,透過彼此的協助,可利用植物本身的香氣協助防禦彼此的天敵,或是透過階段性的種植規劃,初期可先收成香蕉等水果,中期有較大的果樹會長成,長期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樹種會成林,食物森林的概念讓森林不只是樹林,而是一個生態系統的環境。

 居民與志工以永續農業概念,打造「食物森林」

▲ 居民與志工以永續農業概念,打造「食物森林」

  「社區家庭樹」是營造社區情感交流的活動。結合外地志工與社區的居民,在晚上靠著投射燈,將每個人比出的動作姿勢投影在木板上,然後描繪下來,如同剪影,切割下來、之後上色。那晚社區的人都留下了一個動作,有小朋友的純真、也有親子間的交流,這些剪影作品不僅是人影彩繪藝術,而是情感交流的記憶和記錄。作品隨後陳設在平地森林園區,剪影的外框殼則留在社區的大富火車站。這是一種深刻的參與,居民在森林裡擁有自己的生命紀錄。

▲「社區家庭樹」剪影作品記錄了小朋友的童年純真

▲「社區家庭樹」剪影作品記錄了小朋友的童年純真

「社區家庭樹」保留參與志工及社區居民情感交流的記憶和記錄

▲ 「社區家庭樹」保留參與志工及社區居民情感交流的記憶和記錄

  第三場「無礙棧道」工作假期,志工們沿著「食物森林」在中間施作一條無障礙棧道,延伸國際森林年的「Forests for people」,做到「Forests for all」的精神理念,期待透過無障礙棧道也能讓身心障礙者、嬰幼兒或老年人都能親近森林、享受森林。並且在此梯次活動中,營造了一片「生態菜園」,營造了「食物森林」與人類生活空間的中界,透過生態菜園,強調人類與食物與森林的關連性。

志工們沿著「食物森林」在中間施作一條無障礙棧道,讓行動不便者或嬰幼兒能親近森林

▲ 志工們沿著「食物森林」在中間施作一條無障礙棧道,讓行動不便者或嬰幼兒能親近森林

  6月18日,園區舉辦定向運動比賽,為類似藏寶圖的大地遊戲,幫助民眾深入體會園區的細微之處。7月9日則有森林瑜珈活動,在直徑200公尺的大草坪且四周都是森林的絕佳場地進行肢體舒展及簡易瑜珈,讓身心與自然結合,達到極致舒緩的心靈饗宴。

  民眾趁假日不妨為自己和家人預備一趟雙鐵旅遊:搭台鐵至花蓮光復站,步行到光復糖廠租借自行車,往南騎十到十五分鐘即可抵達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展開一趟健康舒活的森林之旅。

【撰文/陳婉蘭;圖片提供/林務局、雅比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