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節氣與生活
十一月
安心好味 背後推手大公開


  為了回歸自然,現代人愈來愈講究慢食的生活藝術,對食物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到哪裡才能找到吃得安心、價格合理的農產品,成為大家最關心的課題。

  除了從傳統市場、大賣場、生鮮超市等通路購買農產品,現在最夯的購買方式,是直接到農夫市集,和小農面對面溝通、交流、購買,經由這種充滿人情味的互動,讓人真切感受農民的辛勞。經營長達四年的台中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就是其中的代表。

創設四年的中興大學農夫市集,替農民開創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搏感情的銷售平台
▲ 創設四年的中興大學農夫市集,替農民開創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
  搏感情的銷售平台

  相對於和農民直接面對面的農夫市集,另一個符合忙碌現代人生活模式,則是透過安全而公正的網路平台,以及農會體系的精心篩選,讓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都可以從產地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而經營得最成功的,就是新北市農會的「真情食品館」。

直接消費搏感情代表

  全台灣目前已有數十個農夫市集,這些市集各自標榜有機、無毒或安全農業等不同訴求,而這些市集的共通點,就是讓消費者直接與農民互動交流,讓他們更了解自己買的農產品出自哪個農場、或哪個農民之手,而其中非常具代表性的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自2007年開始,至今已有4年之久。

  今(100)年7月甫卸任的前中興大學農夫市集經理陳嬿伊,讀研究所時就跟著董時叡教授投入中興大學農夫市集的創設,可說是看著市集從無到有,逐漸成長茁壯。

從中興大學農夫市集草創期就參與的陳嬿伊,見證了市集從無到有,逐漸成長茁壯的過程
▲ 從中興大學農夫市集草創期就參與的陳嬿伊,見證了市集從無到
  有,逐漸成長茁壯的過程

  興大農夫市集最重要的宗旨就是推廣有機農產品,雖然現在LOHAS的生活態度已蔚為風潮,但陳嬿伊記得董時叡教授把美國有機農夫市集經驗帶回台灣推廣時,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並沒有很好的銷售管道。她說:「很多有機農產品還是得透過物流業者及層層關卡才到消費者手上,因此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印象就是『很貴!』,實際上農民的收入並沒有獲得相對的報酬。」為了替農民尋找一個更好的銷售管道,讓消費者毫無距離地與農民溝通,進而了解自己購買的農產品,董時叡教授帶領助理及一群學生,開始為創立農夫市集而奔走。市集草創初期,董時叡教授發函給各有機認證相關機構,請他們推薦有機農民參加市集研討會,陳嬿伊說,「從第一場近百人參加的說明會,經過十幾場後,初期願意參與農夫市集的只剩下十多個人」。在農夫市集未普遍發展之際,大家對農夫市集的概念很模糊,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發展?但基於對董教授的信任,依舊決定放手一搏。

  既然是以有機農產品為訴求,興大農夫市集非常注重農產品的有機驗證資格。曾擔任經理的陳嬿伊表示,「在市集中販賣的農產品,必須提供相關的有機驗證書。」這也是市集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

  埋首務農的農夫,剛開始不懂如何替農產品宣傳,但長年累積的智慧和專業,是非常有力量的,透過市集的銷售經驗,農民不僅學會如何解說,也拉近了與消費者間的距離。陳嬿伊說:「在商店裡買的是『商品』,在市集裡,消費者會更了解生產過程,進而珍惜這些農產品。」市集不僅幫農民銷售農產品,同時也達到教育消費者的目的。而像陳嬿伊一樣,跟著董教授一起投入市集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參與農業推廣與經營的實務,這樣的經驗,是未來從事農業推廣時難能可貴的資產。

  農夫市集經營多年,除了直接讓消費者與生產者面對面溝通、購買外,也透過各種方式,讓彼此有更多互動。包括隨機邀請消費者選擇抽驗農產品,或不定期讓小農們到產地參訪,了解不同的農產品耕作、生產方式,透過這些活動,凝聚市集的向心力。

在農夫市集可以直接和農民面對面溝通,更能了解農產品;圖為台北希望廣場
▲ 在農夫市集可以直接和農民面對面溝通,更能了解農產品;圖為
   台北希望廣場

  從農夫市集草創至今一路走來的過程中,陳嬿伊看到市集農夫們毫不藏私的經驗交流,及惺惺相惜的情誼,更看到農夫與消費者間建立的濃厚友誼,這樣的銷售模式,是超市、大賣場等以商品販售取向的方式無法擁有的感動。

網路行銷便利購代表

  在網路e化的時代,如果可以透過一個平台,買到全台灣最好的農產品,對消費者來說,真的是最幸福的事。而讓這個夢想實現的,就是新北市農會的「真情食品館」。

  很難想像,在網路上創造24小時內銷售2000盒木瓜的驚人秒殺紀錄的「真情食品館」,其實只有四個農會員工在負責。開啟這個網路銷售奇蹟的幕後推手,就是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楊棟樑。

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楊棟樑是網路銷售平台「真情食品館」的幕後推手
▲ 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楊棟樑是網路銷售平台「真情食品館」的
  幕後推手

   1995年擔任新北市農會供銷部主任的楊棟樑,在1999年時眼看網路購物興起,於是開始籌畫網路販售農產品的平台。剛開始與資訊公司合作架設網站,並由對方負責資訊流,農會負責物流、商流與金流,開設了「真情百寶箱」的農產品銷售平台,但不僅產品內容上架須仰賴資訊公司,更新速度不夠快,網路流量也不足,於是在2002年改向知名網路交易平台承租資訊平台,由農會自行負責物流、金流、商流等產品上架的內容,並改名為「真情食品館」,從此業績蒸蒸日上。

  對一般公司來說,在網路上賣農產品,如何找到「新鮮、安全、價格合理」的產品很不容易,但透過農會體系來經營有其優勢。尤其新北市農會是都會型農會,向來以供銷各地農會的農產品為主要業務,對各地農產品品項、產期的資訊瞭如指掌,很容易就能找到優質農產品,加上對物流、金流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很快就能上手。

真情食品館透過各縣市政府農特產品展售會,尋覓網路直銷的優質產品
▲ 真情食品館透過各縣市政府農特產品展售會,尋覓網路直銷的優
  質產品

  「真情食品館」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產品的定位與篩選。為與一般超市產品區隔,「真情食品館」主要以國產的農產品作為主要銷售標的,另外就是採用國產農產品製作的加工食品,之後更增加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及生機飲食相關農產品,且強調有安全的GAP(優良農業作業規範)、生產履歷,以及CAS、有機認證、產銷履歷等標章。

  楊主任和同仁從每年的百大農漁精品、希望廣場的農產品展售會,及各地方政府舉辦的農業推廣活動和競賽中尋覓優質農產品,然後透過一個月一次的會議,讓產品有汰舊換新的機會。

每年農漁會百大精品,也是「真情食品館」必選的網路直銷商品
▲ 每年農漁會百大精品,也是「真情食品館」必選的網路直銷商品

  都會型農會擁有廣大消費族群,不完全以營利為目標,且肩負農業推廣的責任,透過網路平台,沒有層層關卡費用,讓農產品有合理的訂價,消費者也能用更好的價格買到直接從產地配送的新鮮農產,創造了雙贏的局面。

  經過多年經營,楊主任與農會的同仁努力拉近虛擬網路與實體產品間的距離,包括產品下訂後透過電話向消費者確認收到產品的滿意度;或透過網路後端的會員問卷統計,了解消費者需求與滿意度;甚至在網站上的討論區與消費者直接互動,或透過定期促銷活動及不定期的贈獎活動,讓網站與消費者有密切的連繫。

  僅管「真情食品館」的銷售成績斐然,楊主任卻認為,未來還有進步的空間,包括如何透過文字敘述或影片,讓消費者感受農產品與產地的故事與生命力。可以想見,未來的「真情食品館」也要讓消費者與生產者「搏感情」。

【撰文、攝影/劉芳婷;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暨人物照片提供/陳嬿伊】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