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從產地到餐「豬」,豬肉的小旅行 豬排泄物處理好,污染防治沒煩惱 數據分析看趨勢,豬隻統計知多少 國產種豬品質提升-種豬產業輔導措施 品牌豬肉發光發熱,高品質掛保證 豬農團結力量大,增強市場競爭力
分享至 line line

豬排泄物處理好,污染防治沒煩惱

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第1段固液分離  民國五O年代,臺灣開始進口大量黃豆,發展榨油業,黃豆提煉成沙拉油後所產生的大豆粕,可作為豬隻飼料,因為開啟了臺灣飼料養豬的歷史。在此之後,政府也投入養豬事業,輔導臺糖公司養豬並與聯合國合作成立臺灣養豬研究所,養豬從民間副業一躍成政府推廣的專業經營,並成功地將臺灣豬肉外銷到日本,賺取大量外匯,這番榮景持續至民國七O年代,直到口蹄疫後,豬肉外銷日本受阻,臺灣養豬產業才以供應內銷為主。

  然而七O年代養豬業達到鼎盛時期,但臺灣環保意識也隨之抬頭,農業灌溉用水、民生飲用水、河川湖泊遭受豬糞尿污染的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此外養豬場臭味的逸散,也被視為難以處理的嫌惡問題,所以養豬場要同時面對陸(糞)、海(尿)、空(臭)三軍聯合作戰的汙染問題。

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第2段厭氧發酵

  首先談到海軍(尿)部分的處理,其實豬隻的每日糞尿排泄量,以體重一百公斤的豬隻來說,每日糞便排泄量約一點五公斤,尿液排泄量為三點二公升。

而臺灣早期養豬為農戶副業,飼養頭數少,最多不過十幾頭,餵食家中廚餘餿水,要處理這些少量的排泄物並不困難,通常當作天然堆肥至田間施灌,並無嚴重的污染問題,但當每個飼養戶平均養到4-5百頭時,已不再有足夠農地可供施灌,如何排放則成為新的問題,因此環保署在七O年代規定豬糞尿不能再直接施灌農地,且未經處理符合標準也不能排放至溝渠

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第3段好氣處理

  農政單位也配合規定養頭數超過二十的養豬戶都必須登記為畜牧場,超過二百頭的還必須設置廢水處理措施。

處理技術方面在參考國內外作法後,採行三段式處理方式:即豬糞尿須經過固液分離、厭氣處理及好氣處理後,符合排放水標準後才能排放,廢水部分,先以厭氧處理,讓廢水中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酸敗腐化,接著再將大量空氣打入,讓廢水溶氧充足,有機物可被微生物快速分解。

  過去考量到大量豬隻的排泄物裡無法去除的雜質以及微生物施灌農地,會有污染地下水的顧慮。不過這項規定自100年起有了新變化,由於環保壓力與食肉率降低,全國養豬頭數不斷減少,已從最高峰一千萬頭,降至現今五百五十萬頭,養豬戶也從兩萬多戶減至八千戶,平均飼養規模約七百頭,排泄物處理量體隨之減少,因此環保署同意,適量糞尿或廢水可施灌於田地,未來修法後沼液沼渣也可施灌,因此只要有下游農作栽培業者與養豬業者簽訂定期施灌合約,豬的排泄物又可回歸到早期另一種可運用的自然資源了。

槽車載運養豬糞尿廢水施灌農地(注入式)

  接著談到陸軍(糞)的處理,豬隻排泄糞尿後,會和清洗豬舍的廢水混在一起,必須先利用人工撿糞、刮糞式畜舍、高床式豬舍或固液分離機等方式達到固液分離效果,固體包括糞便和飼料殘渣,是最好的有機肥來源,較大的養豬場會自設堆肥場,除了自用也可販售,較小的場則可與專門的堆肥場簽約合作,養豬場負擔運費,堆肥場負擔處理成本。

  最後是空軍(臭味)的處理,其實養豬場的臭味主要與飼養密度及排泄物管理有關,過去豬舍非密閉式設計,豬隻吃的餿水發酵味與排泄物臭味會飄散在空氣中。隨著豬吃改吃黃豆飼料,農委會也開始輔導養豬戶設置除臭設施,消除臭味,最新的豬舍即是以水簾式規劃,並在抽風端裝設適當的除臭防塵設施,可有效阻斷臭味向外逸散的問題,同時少部分地方政府訂有自治條例,新設養豬場必須與社區的有一定隔絕距離的限制,讓住宅區免受臭味的侵入。

槽車載運養豬糞尿廢水施灌農地(溝灌式)

  另一個必須注意的污染源則是斃死畜的處理,過去養豬場出現突然暴斃的豬隻時,大多直接焚燒,也有不肖養豬戶偷賣給加工廠。現在農委會要求無法自行妥善處理死豬的養豬戶需與全國八家化製場簽約,一旦出現死豬,就由有GPS的定位的專用化製車載往化製場,絞成肉骨粉後做成飼料原料,車輛全程路線都被環保署監控。另一方面,農委會在民國九十五年,也開始推豬隻死亡保險,豬農可拿著化製場三聯單申請市價八折的理賠,減少養豬戶投機取巧的利益關係,確實收到一定遏止的效果,因此這幾年斃死畜流用的問題已大幅改善,鮮少發生也不再成為媒體關切的議題了。

其他推薦文章
有身份證的農產品
別將農藥吃進肚
驗證技術這麼做
從養牛到開牛肉專賣店,楊鎵燡靠CAS及產銷履歷扭轉人生
聰明買健康吃 安全農產好安心
養菇太空包─稻草桿取代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