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魅力漁鄉~永續海洋 一年一會,燒滾滾漁港文化慶 漁村、魚塭,一日漁人體驗趣 漁港休閒新風貌~遊艇碼頭初體驗 漁村連連看
分享至 line line

漁村、魚塭,一日漁人體驗趣

來到鰲鼓村的四股社區不只能體驗漁人生活,在這兒還可以見到許多留鳥、侯鳥等溼地生態(照片來源:林務局)

 從小在鰲鼓村四股社區長大的孩子,跟隨著農漁村漂鳥回鄉的呼喚,在故鄉規劃了「摸蛤仔兼洗褲」的濕地生態之旅,把老爸的養殖魚塭,變成釣魚、划船的體驗場,也讓初次造訪的旅人們,有吃、有玩,還能帶回豐富的生態知識。

原海埔新生地 化身全亞洲最大人工濕地

 若你沒見過全亞洲最大的人工濕地-鰲鼓濕地,那麼你就還沒玩透台灣!位於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溼地,同時也是農委會推動設置的三個大型平地森林園區之一,擁有森林與濕地兩種豐富的生態系,2011年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中山大學及當地居民合作完成的「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甚至獲得美國景觀建築協會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獎。

 擁有景觀與生態之美的鰲鼓濕地,原本是經台糖公司50年代圍海、築堤、造路,做為農業用的海埔新生地,後來因地層下陷、土壤鹽化,成為生態資源豐富的濕地,不僅吸引了許多留鳥,也有許多來過冬的侯鳥佇足停留,包括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及罕見的黑嘴鷗,都能在這裡看到。如此生氣蓬勃的濕地,也讓原本以養殖漁業為主的鰲鼓村四股社區,開發出全新的觀光產業,那就是結合漁業體驗與生態解說的漁人體驗之旅。

養殖漁業傳統漁村 聽在地囡仔說故事

 到鰲鼓村的四股社區,不僅可以欣賞森林、濕地之美,還可體驗古早魚塭孩子們快樂的童年遊戲。至於想出結合生態與漁村、漁業體驗遊程的關鍵人物,則是從小在這兒長大的鰲鼓濕地生態保護協會總幹事蔡恭和。

 四年前,隨著農漁村掀起的「漂鳥風」回歸故鄉的蔡恭和,不只是單純地接下養殖漁業的第二代而已,還把自家魚塭的漁業體驗和濕地生態保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漁村、魚塭一日遊的行程。或許是因為對故鄉的土地有著濃濃的感情,加上蔡家的漁塭就在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的入口處,因此一日遊的旅遊重點,主要就在於濕地導覽和生態等相關的DIY活動;而在這裡的哪個地方有什麼故事、什麼樣的生態,唯有從小在這裡長大的漁村孩子最清楚,透過在地人生動有趣的解說,讓初次造訪的遊客們可以輕鬆了解濕地的變化與生態,因此更懂得欣賞與珍惜濕地之美。

歡笑中體驗漁村生活 紮根生態保護觀念

傳統養殖魚塭現下也讓遊客體驗撐竹筏的樂趣(照片來源:農業易遊網) 在魚塭進行的釣魚、划船、摸蛤兼洗褲、烤石蚵等一項項充滿趣味的漁業體驗,其實都是蔡恭和小時候的日常遊戲。對於從各地到四股社區參加一日遊的旅客而言,參加這些體驗活動,彷彿回到過往的純樸漁村生活,讓所有大人、小孩都玩得盡興,也親身體會了從前魚塭孩子們的童年生活。

 這些活潑有趣的活動規劃,其實也與社區產業緊密結合,例如烤石蚵或「摸蛤兼洗褲」活動的蛤蜊,全都是向社區漁民採購而來,藉著一日遊的活動,同時可以活化在地產業;划船與解開釣鉤的技巧,則是靠社區阿伯指導年輕學生們參與,不僅可以讓學生們獲得工作經驗,也能賺取打工的收入。從這些小地方,不難看出,四股社區之所以能獲得嘉義社區營造第一名,其來有自,社區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覷。

 推廣漁業體驗的另外一個目的,則是讓遊客們玩得開心之餘,也能認同鰲鼓溼地生態保護協會的行動。因為濕地的生態保護,不能單靠政府或社區的力量,若能透過這樣的休閒漁業體驗活動,將生態保護的種子散播出去,就能讓更多人投入濕地保護的行列,也能讓鰲鼓濕地永續發展。

 你是否也接收到鰲鼓濕地的召喚?不妨找個暖和的日子,安排一趟濕地生態與漁村、魚塭體驗之旅!相信一定會讓你帶著驚喜與感動,滿載而歸。

(整理撰文/劉芳婷、資料提供/漁業署

其他推薦文章
公平貿易,守護生態也照顧農人
無毒農業島最佳藍本─花蓮無毒農業
不分老中青,一起打拚
開放的教養藝術 第三代花卉青農更勝於藍──美勝園
充電再出發,農業知識任你學
農村再生作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