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好好吃飯 從小教起 認識食材有方法 地產地消最安心 營養午餐吃有機蔬菜 查詢系統讓家長放心 結合各界資源 食農教育更全面 推動食農教育的一百種做法 領先一步的食育小學堂 溫柔的飲食革命,幸福農莊建構的幸福餐桌 食農趣
分享至 line line

溫柔的飲食革命,幸福農莊建構的幸福餐桌

紅磚古厝農舍,是幸福農莊的主要據點  紅磚古厝農舍,是幸福農莊的主要據點

 春季例行的插秧活動已早早被熱心家長預約額滿,而即將於暑假推出的幸福小農夫夏令營,每梯次五天的時間,包括活動、農作與飲食教育的課程,也吸引許多海內外的家長詢問。不禁讓人好奇,是什麼樣魅力的營隊?能如此吸引家長的目光

 答案就在這,由黎旭瀛、陳惠雯夫婦所創辦,位於淡水番社前的幸福農莊,已經在此地屹立了十餘個年頭。

 讓孩子們親身實作,才有更深的感觸

 2013暑假舉辦的幸福小農夫夏令營,因為反應熱烈,追加了多個梯次,也讓忙不過來的夫婦倆人少了許多與自己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因此2014年三月多時即公佈暑假五梯次的幸福小農夫夏令營日期,並說明不再追加,好讓自家人有更多的相處機會。

一應俱全的廚房道具,是大夥們下廚的地方

 每個梯次為期五天的夏令營,課程內容含括美勞手作、遊戲、炊食,以及最重要的—讓孩子下田耕作的課程。走進幸福農莊,紅磚農舍正面對著一片七分大左右的農園,這片以秀明自然農法耕作的教學田畝,綠油油的稻葉正迎風搖曳。在春季的插秧活動和暑假的小農夫夏令營裡,這片田地就是重要的「田老師」。

 「因為自己下田耕作過,本來不愛吃飯的小孩不但變得愛上吃飯,還糾正父母盤中不可有剩飯。」自然農莊的主人黎旭瀛表示。當孩子們自己親身參與過農務,瞭解到每一顆米粒,都是需要在田裡辛苦種植、經過將近半年才能養成的,且因為自己體會過農活的辛苦,就更願意珍惜得來不易的盤中飧。這也是黎旭瀛、陳惠雯夫婦在辦夏令營時的最大收穫之一。

 飲食教育,從小做起

 動念開始使用秀明自然農法,源自於大女兒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身為醫師的黎旭瀛,十分清楚使用西藥類固醇的效果與所帶來的副作用,但也不免思考,身為醫生的自己,決定捨棄西醫療法,轉而從改變飲食開始。研究自然農法,自己種出每天餐桌上的主食與蔬菜,經過半年多的時間,黎家大女兒的異位性皮膚炎順利痊癒。本身有嚴重氣喘的黎旭瀛,在過敏發作的時候,也僅能吃自家種植的稻米才能避免引發過敏症狀。

七分地大的田畝,是農莊重要的「田老師」

 特殊體質的關係,讓黎旭瀛和陳惠雯聆聽身體的需求,順著身體選擇飲食方式,也為家人調整、改變餐桌上的料理方式和餐點,從孩子小的時候便開始培養味覺習慣及飲食觀念,當兒童時期建立這樣的概念,長大後面對五花八門的飲食與更多選擇時,有比較高的機率依循著幼時培養的記憶,選擇不傷害身體的飲食與烹調方式,這也是黎氏夫婦希望給孩子們的寶藏—面對選擇時的智慧。

 重新認識土地,以土地為師

 因為疾病的關係,讓身為醫生的黎旭瀛開始思考,家中餐桌上的餐點不脫離營養學建議的內容,但家人卻依然身體有恙,更往上溯源,應該是上桌的食材出問題,只有徹底的從食材改變著手,才可以根本解決問題。體認到這點的黎氏夫婦,尋求新的耕作方式,改以土地為師,自己種出每日餐桌上的食材。

等待下種的菜苗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春季的插秧活動、夏天的幸福小農夫夏令營,參與的孩子們也需要下田參與農活。夏令營活動希望父母不要全程參與,放手讓孩子們培養獨立的精神,不過度依賴身邊的大人。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父母,安心、放心地讓下一代長大,願意讓小孩親身體驗不同的人生。

 夏令營除了農活外,認識飲食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主題。夏季種植的作物,不僅有稻米,還有當令的各種食蔬。自己吃的菜自己種植、自己收成、自己烹調下鍋,最後再自己吃光光。食材從土裡到餐桌,是最短的食物里程,也是最新鮮的產地風味,讓舌頭記住這種滋味,是飲食教育的過程之一。

 飲食的改變不在一朝一夕,而在長期累積

多樣的動植物,是農莊理念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最佳佐證

 推行飲食教育和自然農法的過程裡,最挫折的就是要改變人們長久以來累積下的觀念。以前農業社會,大家吃的食物來源清楚,即便有加工品和添加物,大多只佔日常飲食比例中的少數,吃進肚子裡的東西相對安心。時代改變後,現今生活中的飲食,選擇多樣,卻多增添加工品,反而需要教育大眾,該如何選擇優質的飲食,好正確對待身體與環境。

 「管別人吃什麼」是一件熱心卻也尷尬的事情,黎旭瀛說,學習好好吃飯,建立良好飲食生活習慣,延伸而出的是建立對土地、環境的關懷,和生活的土地永續共存,就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功課了。

其他推薦文章
魅力漁鄉~永續海洋
農村遊學相揪夥
田媽媽的懷念好滋味
圓夢新管道—農民學院 開創農業3.0
開放的教養藝術 第三代花卉青農更勝於藍──美勝園
公平貿易,守護生態也照顧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