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農村就像一幅畫 無毒農業島最佳藍本─花蓮無毒農業 農村再生展現社區生命力 線上攝影展 農村ㄅㄆㄇ
分享至 line line

農村ㄅㄆㄇ

 

保價收購

 

即「政府以保證價格收購稻穀」,我國於 1974 年起實施稻榖保價收購政策,以穩定稻農所得及糧價、糧源。

 

漂鳥

農委會的「台灣漂鳥計畫」,設定在「農業體驗」的範疇,規劃辦理各項農業體驗學習活動,提供青年學生以漂鳥方式到農、漁村及山林體驗、學習農業之機會,並實際參與農業工作,使其認同喜愛本土農業。

 

魅力農村

水保局引導農村轉型,使傳統的農業轉型為休閒產業,並與觀光結合,讓原本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休閒產業的業者,農舍也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宿,並提供風味獨特的各種風味餐,吸引週休二日的國民攜老帶幼前來遊憩,讓台灣農村成為魅力農村。

 

富麗新農村

新政府推出「愛台 12 建設」,提出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著眼於整體農村發展之需要,並以整體性概念,將現有農村社區之發展需求作為規劃最高原則,強調農村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廢舊建築之再生利用,重視農村景觀美化,提升居住品質,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到富麗新農村的目標。

 

佃農

佃農是指租用他人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新政府推出「小地主大佃農」制度,期望透過鼓勵不事農業生產的地主將農地長期出租,提供給專業農業經營者租用耕作,以活化農地利用,促進農業競爭力。

 

田媽媽

田媽媽是一群有著堅強毅力與創業精神農家婦女的代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 2003 年開始輔導台灣各地農家婦女成立「田媽媽」,運用個人專長及團隊經營力量,開創其副業,以田園料理及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米麵食餐點為主軸,創立田媽媽品牌。

 

農地銀行

農地銀行是建構一個農地買賣或租賃的資訊平台及服務環境,讓農民快速找到有意租售的農地,農會提供農地法令諮詢及農業金融貸款之服務,既可活化農地利用及促進農會轉型,更可提升農業競爭力。

 

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 food security )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能實質且有效的獲得充分、安全且營養之糧食,以迎合其飲食及糧食偏好的活力健康生活。糧食安全關係國家發展與個人生存,在各國農業政策上均被置於優先考量的地位。

 

耕地

「耕地」是農業生產之精華所在,是指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之農牧用地。

 

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

1990 年及 2003 年政府二次大幅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及農地相關配套法規,確立「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之新農地政策,從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環境保育及農民權益等整體土地資源規劃與開發利用作通盤性考量,以因應加入 WTO 之全球化、自由化、數位化新情勢。

合理化施肥

 

我國國內肥料之使用量偏高,近年來農委會積極推動合理化施肥,宣導教育農民正確合理使用肥料,減少肥料浪費,以對環境維護有所助益。

 

經典農漁村

2007 年農委會舉辦第一屆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經由各村里、立案社區組織參選申請、縣市遴選、書面審查初選,再經由網路票選及審查員實地勘查,最後在決選出符合五大經典意涵的十大農漁村。

 

企業化經營

台灣農業屬小農家庭農場經營型態,提升競爭力最大的限制在於農戶眾多、經營規模小,兼業比率高,研發成果商品化不足,因此農委會積極推動農業經營企業化,藉由有效整合小農成為大農,以降低產銷成本及導入現代化企業化經營管理及行銷,提高產銷效率,發展高值、高效農業,強化競爭優勢。

 

休耕政策

農委會農業施政方針至 98 年底中期施政重點為調整休耕政策,全年休耕農地改為一期休耕,擴大獎勵飼料玉米、牧草、青割玉米生產。

專業農民

政府為積極培育核心專業農民,發展台灣農業,於 1983 年開始辦理十大傑出專業農民選拔表揚,以「神農獎」為名頒獎。新政府「大地主小佃農」制度,即為鼓勵專業農民租用農地擴大農場經營的一種措施。

 

產銷履歷

為了因應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農產品安全事件,以及落實永續農業的精神,目前在國際上被強調的農產品管制制度,主要有良好農業規範的實施及驗證,以及建立履歷追溯體系兩種作法。農委會已經建構完成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以讓消費者正確辨別農產品的安全性及環境親和性。

世界貿易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是多邊國際經貿組織,於 1995 年元月正式成立,WTO設立之目的在確保自由貿易,透過多邊諮商建立國際貿易規範,降低會員間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台灣在 2002 年 1 月 1 日 以已開發國家之身份成為WTO第 144 個會員。

 

認證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於 2007 年 1 月 29 日 公布施行,該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農產品、農產加工品在國內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並經驗證者,始得以有機名義販賣。」

 

自給率

 

根據農委會統計室資料,我國糧食自給率呈現緩步下降。 2006 年以熱量為權數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 31.9 %,較 10 年前降低 5.4% ,主要係國際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原可自給自足之白米自給率降至九成左右、肉類降至八成五,而糖及蜂蜜亦降為一成左右所致。

 

農村

「農村社區」是指非都市土地既有一定規模集居聚落,及其鄰近因整體發展需要而納入之區域。為了改變以往民眾對農村落後的印象,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農村有不同的新風貌。

 

三七五減租

1949 年,我國施行「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保障佃農權益。當時的農地改革將有限的耕地分配予眾多耕作者,農場經營規模過小,不利於現代化農業經營,而 2000 年農發條例修正後,農地租用即不再受三七五減租條例之約束,由出租人與承租人雙方自行訂定自由化之契約 。

一次付租、分年償還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執行策略為,推動「一次付租、分年償還」,鼓勵老農、不在地主及無意願耕作之農民將耕地長期出租給專業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或農企業機構,推動企業化經營,由農會一次付清約定年限之租金給地主,承租農民每年分期付租金給農會,政府則補貼利息費用。

 

無毒農業島

陳武雄主委之施政方針邁向全民農業的六大主軸之一為建立責任農業,為永續發展盡心力。善盡確保消費者健康之責任, 4 年內,首先將輔導所有稻米、蔬果、魚及畜產品符合用藥安全的 CAS 吉園圃,擴增有機農業產量,選擇適當產品推動產銷履歷,再循序漸近, 50 年邁向無毒農業島。

 

永續農業

 

陳武雄主委上任以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以及確保農民福利做為施政主軸。永續農業是人們警覺到農村生態失衡問題的嚴重性之後,所推行之農業經營理念,來為了挽救地球的自然生態,許多的農耕方式被提出,包括有自然農法、折衷農法、低投入農法、有機農業、再生農業等。永續農業是兼重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全面發展的農業。

 

茶鄉

 

全世界優良的茶葉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 五十公里 的山區,因這些地區終年雲霧繚繞、氣候冷涼、日夜溫差大,而阿里山茶區,正好位於最適合茶樹培育及生長的環境,因此,有台灣茶原鄉的美稱。

 

愛台 12 建設

馬總統對農業施政之主張及承諾,涵括「愛台 12 建設」農業相關部分有 5 項建設:產業創新走廊、農村再生、海岸新生、綠色造林、防洪治水。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在於「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居民參與」。農委會訂定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目的在於運用規劃建設方式,結合各層面之考量,以美化農村景觀,維護農村生態及產業文化,提升農村居住及人文品質,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成新農村總體建設,農村生命力之再現。

 

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是結合在地產業、人文與自然生態特色的新型態農業經營方式。休閒農業是台灣農業發展政策中,賦予農村、農民與農業新使命的農業事業,其為規劃具地方特色的休閒活動,漸漸地將以生產導向的農業,導引至休閒為主的服務業。

 

愛農村運動

 

2003 年 12 月由南韓的農協、廠商及消費團體等單位共同發起「愛農村運功」,以「一社一村姊妹結緣」做為宣導及努力目標,鼓勵位居都市裡的公司、行號等法人,主動覓尋以「村」為單位的農村進行姊妹結盟,以期能實現城鄉交流、產地農產品直接供應都市消費者使用、經由農業觀光方式體驗大自然奧妙等活動,達到振興農村活力的目的。

 

培根計畫

 

水土保持局推動「培根計畫」培育優質人力資源,之所以名為「培根」,是取源自「農村培力,社區紮根」的意涵,主要是結合在地現有組織及人力,辦理在地人才培訓,凝聚農村整體發展的共識,鼓勵農村居民充分參與家鄉的規劃、設計與建設過程,加強居民對「家鄉」的歸屬感, 打造共同願景,營造充滿活力與生氣盎然的農村。

 

高齡化

台灣地區高齡化現象日益明顯,估計至民國 93 年底時, 65 歲以上人口將達 9.2 %,民國 120 年時將上升為 20 %。農漁村高齡化較都市嚴重, 農民平均年齡從 2000 年的 58 歲,增加至 2005 年的 61 歲。

 

優良農產品

 

優良農產品的定義為國產農產品及以其為重要原料之加工品,經依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驗證合格,並於產品包裝上使用優良農產品標章者。

 

產銷班

產銷班為「小地主大佃農」制度之大佃農身分之一,該政策輔助之大佃農對象包括專業農民、農業產銷班、農業合作社、農會、及農企業。

 

金針山

金針山位於太麻里西北方隸屬南大武山系,距太麻里鄉公所約 12 公里 ,是南迴公路必經之交通要道,也是南迴鐵路重要的中途站。金針山地區地形狹長,標高約 800~ 1340 公尺 ,農作物以金針、茶葉為主,為 台灣主要的金針產地之一,近年來以金針花、櫻花、杏花及台灣原生野百合成為國內著名的休閒遊憩重要據點。

 

網路行銷

花蓮縣農業發展處為推動無毒農業, 輔導農畜漁戶轉作,成立「 無毒農業行銷物流 網 」,為無毒產品建立了線上下單系統,讓不擅行銷的老農,透過網路行銷與低溫宅配,把產品銷販售到全台各地。

 

節能減碳

農委會長期施政目標包括推動農業節能減碳,提升農業產銷效能。植林減碳累積增加 CO2 吸存量 360 7,290 公噸,推動合理化施肥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 20 %。

其他推薦文章
田媽媽的懷念好滋味
圓夢新管道—農民學院 開創農業3.0
充電再出發,農業知識任你學
開放的教養藝術 第三代花卉青農更勝於藍──美勝園
公平貿易,守護生態也照顧農人
無毒農業島最佳藍本─花蓮無毒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