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氣候變遷 農民總動員 地球暖化 農業影響有多大? 糧食生產自給安全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森林保育碳匯活路 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延伸閱讀 用環保賺進第一桶綠金
分享至 line line

漁業資源永續經營

氣候暖化也會使得養殖業受到影響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中擁有珊瑚礁、海草床、熱泉、冷泉、淺灘、深海、大洋等不同生態系,提供多種生物棲息繁衍,也提供重要的海洋資源、碳吸存與休閒遊憩的功能。但人類過度撈捕、棲地破壞、污染及入侵種干擾,已使得魚源越來越少,在氣候變遷暖化的效應下,海平面上升,洋流流態發生改變,海洋生物的幼生著床、播遷、或成體洄游及漁場位置都會發生改變。過去 20 幾年來,已觀察到南下產卵及越冬魚種向北退縮,黑潮主流、支流及南海海流所帶來的暖水性魚種相對強勢。在水溫的持續暖化趨勢下,周邊海流消長將更明顯,未來 EEZ 內 ( 主權水域 ) 的漁獲量可能將更減少。

 在「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的台灣農產業調適議題中提及,氣候變遷造成水中鹽度及溫度的變化,不論是淡水、鹹水及半淡鹹水的水產養殖都會受到影響。以海面箱網養殖來說,採用完全天然的生產流程將可能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淺海養殖以濾食性的牡蠣、文蛤及九孔養殖為主,都仰賴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天然環境變化極易造成這些基礎生產力的改變,增加養殖生物的罹病率和死亡率。另外,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昇及降水型態改變等,將使淡水養殖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困境。除了沿近海來游魚種的改變外,遠洋捕撈魚種亦將因暖化而面臨資源量銳減的危機,而被紛紛限制捕撈種類和數量。這些改變將直接影響到漁民的生計,也將造成漁產品供應的減少,進而導致糧食短缺的問題。

 那麼漁業產業該如何進行調適,來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呢?

 政府目前規劃和已實施的海洋漁業調適策略,包含了改變漁獲對象、漁具漁法、實施休漁期降低魚種捕獲量,希望能顧全資源保育和產業永續利用。還有,繼續收購漁船,以維持漁業規模,減少沿海過漁壓力。而因為暖化移棲進入漁場的新魚種,也將加強評估捕撈利用方式。為了減少對野生魚種的需求與破壞,並能補充經濟魚種的資源量,政府也將適度放流魚苗。另外,也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維護我國漁業權益。

 至於台灣當前的養殖漁業發展,將朝向節能減碳養殖、發展設施養殖及海水養殖,以建立永續的養殖產業鏈。政策上將以規劃海水及淡水養殖專區,整合水資源使用,營造優質的生產環境。因此,養殖業者應朝向水產健康、綠能養殖產業發展,例如利用太陽能供電系統,並藉由碳足跡養殖認證制度,提升台灣水產品出口的競爭力;進而應用生物技術來提高養殖群體的免疫力,強化育種技術的應用,達到水產健康養殖的目標。

 本次會議在養殖漁業待解決或加強的課題上,也做了建議:成立箱網養殖及海水魚塭的養殖專區,整合水資源使用,營造優質的生產環境。對業者來說,可以申請優良水產品證明標章,加入政府輔導廠商通過 CAS 台灣優良水產品的驗證體系。專家也建議推行養殖生產區及產銷班經營方式,鼓勵大的漁產品通路商與生產者契作,使得產與銷專業分工更好,及早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產業衝擊。

其他推薦文章
引言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苗木培育
森林優生學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