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森林的呼吸 森林黑色奇蹟 黑鑽石亮晶晶 森林近你家 濱海綠色奇蹟 相關網站
分享至 line line

森林黑色奇蹟

  一項目前年產值逾10億元的傳統產業,相較動輒數百億、數千億的高科技產業來說,可說小巫見大巫。但若這原本是一個已經沒落、乏人問津、不被認為有希望的產業,卻因產官研學各方的努力,短短三、四年內重新開創新局,甚至站上世界舞台揚眉吐氣,未來發展前景更令人可期的話,其蘊含的能量不容小覷。這是台灣「綠竹變黑鑽」的傳奇故事。

  台灣的竹林面積廣達15萬公頃,主要竹種有桂竹、孟宗竹、剌竹、長枝竹、綠竹和麻竹,資源相當豐富。國內竹類專家呂錦明博士指出,竹子依其所具有的地下莖的類型,以及其發育的型式可分為四大基本類型。目前世界各國中,其原生竹種可包括全部四大類型者,只有台灣和竹種最多的中國,日本則只有三大類。台灣一個小小的地方,原生竹種僅25種的情況下,卻能包括四大類型,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竹林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原則下,擇伐4~6年生的竹材,不但可促進竹林的更新,維持茂盛的林相,也具有促進環保再生資源有效利用的目的。這也是天然林禁止砍伐後,農委會積極推動「以竹代木」政策,不但可確保自然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也可利用竹子創造更大附加價值。不過,如此豐富的竹資源,過去幾年卻因受到經濟發展、產業轉型、以及大陸和東南亞大量廉價品的進口衝擊下,讓國內竹產業每況愈下,市場日趨萎縮,竹農也放任竹子任意生長,未進行疏伐,對自然環境形成負面影響。

  一場921大地震,卻意外地為台灣的竹子找到了新生機。

  基於為921災區竹農找到賴以生存的新出路、重建傳統竹產業的發展、促進環保再生資源有效利用和提高竹材附加價值的多重目的下,爭取到921 重建經費的支持後,農委會自91年起開始推動「竹產業轉型與振興計畫」,結合了林務局、林業試驗所和工研院組成研發團隊,於苗栗縣三灣鄉設置第一個研發基地,編織起一場「竹夢」。一群懷抱夢想的人披荊斬棘、胼手胝足地在當地蓋了第一座專門燒竹炭的土窯,透過傳統技法與科學數據,為開發新興且優質的台灣竹炭產品而築夢。

竹林

照片提供:陳文祈

竹製品   過程中,誰也沒把握這場「竹夢」真能美夢成真。終究一切的努力有了收穫,自93年林務局輔導四家廠商完成五項商品以來,迄今國內因接受輔導並獲得CAS台灣優良林產品的驗證之廠商迄今已有8家,產品項數計67項。使用竹炭或竹醋液作為原料,衍生開發出之產品範圍更包括了紡織品、建材、食品、醫療保健、環境改良、樂器和電子元件共七大類。且近二年來,林務局仍持續與工研院等單位合作,利用綠竹、麻竹等採完竹筍後,伐除老竹產生竹枝葉等農業廢棄物,開發成竹葉香精等竹葉抽出物相關產品,期望再次創造奇蹟。

  不只產品的價值不斷被提升,眾多產品中,亦有多項開發技術更是領先世界。例如南投澀水竹炭工作室開發的竹炭保溫杯,甚至超越早我發展20餘年竹炭商品的日本,連日本國寶級「竹炭達人」鳥羽曙對台灣的此項技術都驚嘆不已。另外,台灣百和公司「奈米健康竹炭紗」的研發,也是台灣的創舉,竹炭紗優良的保溫、除臭、抗菌和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更讓歐、美、日等國際大廠趨之若鶩,紛紛與國內業者合作,「台灣禪紗」、「黑絲絨」為台灣竹子在國際上找到新立足點。根據統計,單單竹炭紗的年產值預估就有6億元,為國內紡織業創造每年約20億元的商機。這幾年我國在竹炭上的開發運用成果也直接展示在各國人士面前,讓國際了解台灣在竹炭研發上的成果,成功打造Made In Taiwan的品牌驕傲。

  最初只是想為921後重建區的災民找到生計,並企圖為重建區的傳統竹產業找尋新出路的構想,卻因產官研學的努力和付出,2005年日本愛知博覽會,更讓台灣竹炭在國際舞台上大大露臉。「台灣生態炭產業發展協會」應邀在博覽會上以「台灣竹炭科技應用展」參展,除該協會秘書長陳文祁在「以炭及微生物救地球高峰論壇」中發表「台灣竹炭產業發展策略竟讓國內竹產業起死回生,由振興起步,到現今甚至領先國際水準,竹炭產業未來前景可說「黑」得發亮。這項讓「綠竹變黑鑽」的榮耀,也堪稱台灣的奇蹟吧。

座談會

受邀以炭救地球之國際高峰論壇(照片提供:陳文祈)

其他推薦文章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濱海綠色奇蹟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水噹噹的臺灣水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森林優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