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農田命脈.源頭活水 隱身在土壤下的一股清流-二峰圳水利工程 小小儲蓄大大幸福.未雨綢繆的水撲滿 抗旱機制啟動.精密輪灌的嘉南良田 打造黃金廊道-水土永續利用之綠色經濟農業 老祖宗水利智慧-貢寮百年水梯田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分享至 line line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清澈的灌溉流水是農田的生命之河  臺灣的地形東西狹窄、且南北向的山脊相當陡峭,再加上夏季午後時常降下的雷陣雨,因瞬間降雨強度大,容易將土石沖刷而下,因而淤積至水庫底部。如此一來,水庫的蓄水量將大幅減少,除了影響民生或工業用水,更會嚴重影響農業的灌溉用水、造成農業發展受阻,這時除了透過水庫清淤的方法來解決淤積的狀況之外,根本的問題正是「水土保持」,因此,「水土保持」是水利永續經營當中不容小覷的一個環節,不只是影響水庫壽命、農田水利,甚至有時還與人民的生命財產息息相關,本篇即邀請水土保持局保育治理組傅桂霖組長一同向大眾談論臺灣的水土保持。水庫清淤的整體策略(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保育管理組提供)

  

  目前,水保局、水利署及各地農田水利會,除了不斷改善水庫設施及灌溉工程外,還需與相關單位一同配合,共同維護集水區的水土保持,其中包含水保局於集水區山坡地範圍內之保育治理工作,如此一來才能永保臺灣的用水無礙,也讓農田水利能夠順利運行,讓肥水落入每個農家的田裡。普遍大眾對於「水土保持」多半是抱持著抽象概念,並不了解實際作法,針對大眾的疑問,傅組長說:「水土保持的具體作業可分為『山坡地土地管理』與『集水區保育治理』兩項。」山坡地土地管理,即對於開發利用行為,進行審核、監督及違規處罰等,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及減免災害,此外也包含向民眾宣導水保的重要性等。

93~103年水庫集水區-砂崙仔崩塌地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保育管理組提供)

  至於集水區保育治理,包括治山防災、野溪清疏、租地造林(與林務局等相關單位共同承辦)等,如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曾文、南化及烏山頭水庫崩塌面積1,485公頃,崩塌面積共2,237公頃,已復育完成1,527公頃,其植生覆蓋率為88%;完成整治後,控制土砂量4,815萬立方公尺,已有效減少泥砂入庫。

  由於近幾年來氣候變遷、水文異常事件頻傳,如雨區廣、雨時長且降雨強度大之事件的頻率與規模日益加劇,造成集水區上游坡面常因自然崩塌,堆積至野溪河道,產生土石淘刷下移,影響到水庫壽命,傅組長說這也使得水保的工作更難以預測與推行,且硬體工程的保護有限,並不可能無限提高保護標準。另一方面,集水區的地質條件通常不佳,易受颱風豪雨沖刷便傳出災害,恰好這些地點多半處於偏遠地帶,交通難以通達,導致施工困難度增加,有時甚至還面臨到民眾不願配合疏散等問題。

101~103年曾文水庫集水區整治-樂野崩塌地處理工程(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保育管理組提供)

  總之,依目前的情況來說,硬體工程仍無法完全避免災害的發生,未來仍須配合軟體避災之方式,進行災害管理。根據英國Maplecroft全球戰略風險顧問公司表示,2014年全球197個國家當中,臺灣屬於天然災害高風險國家,並高居於世界第三名,也顯示出除了加強水土保持之外,傅組長認為還需提升民眾的防災意識。

  現階段「治水議題」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治水如何能兼顧生態、友善環境,儼然已是一個重要課題。水保局於水庫工程生命週期中,進行生態相關考量工作,從規劃設計、施工、維管等不同階段,擬定檢核項目,將工程現場勘查、民眾參與、棲地評估,並做成生態檢核表加以記錄,並依循迴避、縮小、減輕與補償的原則,進行生態策略考量並調整工程配置,以兼顧生態平衡與治水兩者。

101~103年瀨頭崩塌地處理工程(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保育管理組提供)

  由於未來恐難以避免極端異常水文事件的再次發生,人為治理工程手段或可初步解決水庫集水區及供水系統所面臨之急迫性土砂問題,但是欲達到水庫永續經營的目標,還須在水庫土砂防治處理策略中,引入「減災」或「調適」的概念,並配合下游水庫排砂設施等措施,使上游水庫集水區生產土砂無害通過,並順利排放至下游,方能有效減緩水庫淤積,增加水庫壽命並保障農業灌溉用水無虞。

  此外,傅組長表示,水保局也規劃運用各種管道,深入社區及學校教育,讓民眾對於水土保持有更深的認識,並期待能大幅降低違規情形,讓水土保持觀念從政府單位落實到民眾。

其他推薦文章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水噹噹的臺灣水
森林優生學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濱海綠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