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疼惜臺灣土地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 臺灣的大地 營養失衡 合理化施肥 肥料 也可以有生命 讓堆肥成為全農民運動 落葉,別再把它當垃圾
分享至 line line

肥料 也可以有生命

農試所林素禎博士進行微生物肥料試驗   台灣農政單位及學界有一批人,正默默地做一件未來用得著的事,農試所林素禎博士說:「先做起來等。」

  這件事就是微生物肥料。

  所謂微生物肥料就是肥料中含有活的或休眠狀態的微生物,當微生物肥料施用在種子、幼苗或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中營養元素的量,或提高營養元素的有效性。例如溶磷菌,就是讓土壤中已被套住的磷活起來。

  磷常與鈣、鐵、鋁結合 ,不易溶解,每投100公斤磷肥中,作物吸收的不到20公斤,剩下的都在土壤中成為不容易吸收的東西,如鈣結合磷、鋁結合磷或鐵結合磷。

  溶磷菌就是負責把這些難溶性結合物分解掉,讓土壤中的磷能再度被作物吸收。

  小麥就很感恩溶磷菌,因為只要接種它之後,小麥的乾物重量可以增加16-19%,農民可以平白多了近2成的收入。

微生物肥料接受度不高 原因很多

  但台灣農民對微生物肥料的接受度並不好,理由很複雜。

  第一個是政府對肥料的補貼,農民買肥料幾乎只要半價,便宜貨用起來就不手軟
,有時明明已施夠了肥,但剩下的肥料懶得載回家,就通通下了田。

  第二個是農民搞不懂微生物肥料的用法,經常直覺性地使用,得到的結果當然是無效。

  有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個農民買了微生物肥料,馬上就用在農田裡,第二天他在巡田時發現,作物生病了,有菌入侵,馬上拿了殺菌劑噴,過了一陣子後,農業推廣人員來問他微生物肥料用的情況如何,他說:「嘸效啦!」

農試所林素禎博士做的菌根菌   當然嘸效,微生物肥料也是一種菌,殺菌劑一噴,他們也難逃一劫。

微生物肥料 使用方法及時期都不同

  「每種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期都不同。」例如:菌根菌是要在種子育苗時使用,它是必須跟育苗介質攪拌後使用,不是直接灑在土裡或加水灌在園裡。

  有些微生物肥料是要加水,例如溶磷菌,但它必須在生長期使用,效果才會好。

  豆科植物用的的固氮根瘤菌呢?「要包在種子上。」

  如果不照方法來,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就很不明顯,甚至一點都沒有。

  「作物吃飽了,微生物肥料就沒用了。」林素禎說:「如果農民化肥下得重,用微生物肥料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作物不會向微生物提出營養供應的召喚,這些微生物就沒事做,坐著等吃。」

  這就是為什麼微生物肥料能讓農民減少用化肥的原因。

  但用慣便宜肥料的台灣農民不認為這是個優點,所以,微生物肥料的推廣很困難。

微生物肥料 明日之星

  「微生物肥料的時代很快就會來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研究員簡宣裕說:「化學肥料已逐漸走上末路。」

  簡宣裕的說法是著眼於能源角度,化學肥料的製造很耗能源及資源,而能源及資源越來越少,將迫使化肥成本越來越貴,終至無材料可做的地步,而這時就是微生物肥料上場的時候。

  「以氮肥來說,它要用天然氣或石油為原料。」簡宣裕說:「地球的天然氣和石油還能用多久?50年?」

   磷肥是來自於磷礦石,鉀肥原料是水溶性鉀礦,這些原料也有用光的一天,而且那一天並不遠。

在做菌根菌試驗的植物   「長期來看,未來化肥終將消失。」簡宣裕說:「那就只剩下天然的微生物肥料及堆肥了。」

  林素禎則另闢蹊徑地發現了一個研究新方向,「農民不重視省化肥的效果,那我就來找有抗病效果的微生物肥料。」林素禎說:「它不但能供應作物營養,也能幫作物抵抗外侮。」

  以菌根菌來說,它是跟作物共生的,會在作物組織內長出菌絲,這就有點像「大風吹」的遊戲一樣,當作物組織內被菌根菌的菌絲占滿後,那些會危害作物的真菌就沒位子了。

  此外,這些菌根菌也會誘導作物產生抗生物質,並影響作物滅少碳的分泌,根分泌的碳一減少,其他病原菌就活不了了。

  假如微生物肥料又能省肥,又能抗病,那農民興趣就高了。

其他推薦文章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水噹噹的臺灣水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濱海綠色奇蹟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