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陪伴農民的良師 讓綠色農業成為永續產業 農業育種改良 嘉惠農民 創造農業璀璨之光 冠蓋雲集的農業技術菁英大本營 立足臺灣與國際交流-在臺國際農業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農業技術服務 農民的強力後盾 農業傑出成果點將錄
分享至 line line

立足臺灣與國際交流-在臺國際農業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亞蔬中心的示範園圃

 臺灣得天獨厚,位處亞熱帶蔬果品種眾多,農業品質優良有目共睹,市場上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推陳出新的蔬果新品種,有的營養價值更高,有的抗病力更好,不僅可讓農民收益更好,更是對維護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實踐。農業研發的成果,不僅依靠國內農業專家群的努力,在臺灣,有 3 個國際農業機構存在,長期與國內農業試驗改良場所通力合作,研發更多優良的蔬菜品種,培訓本土的農業專才,長期以來促進了與世界農業人士交流接軌,也為臺灣的農產研發推廣開創更亮麗的成績單。

 每年農委會捐助「亞蔬─世界蔬菜中心」、「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及「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等 3 個在臺的國際農業機構金額達 1 億 7 千多萬元,乍聽數字有點嚇人,政府透過捐助這些國際農業機構培訓具有世界觀的臺灣農業人才、促進國際農業技術交流,增加臺灣國際優質農業的能見度,國際農業機構之成就與地主國我國具有互利共榮之關係。

全球專研蔬菜研究,致力消弭貧窮與營養不良的亞蔬中心

 亞蔬中心為全球唯一專研蔬菜之重要政府間國際農業組織,在國際農業界舉足輕重,不僅培育了許多臺灣的農業專家,也促臺灣的專家協助開發中國家、低度開發國家進行農業改良及交流。在民國 60 年設立以來,以改善亞洲農業為研究核心,主要贊助者包括我國、美、日、德等 11 國及亞洲開發銀行, 97 年時,組織服務擴展到全球性,包括非洲、大洋洲、中東等地均設立,更名為「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至今已有 12 分支中心及區域辦事處。

亞蔬–台灣總部擁有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原庫 蔬菜是短期作物,數十天就能收成,一小片地就能種菜,對於糧食短缺落後國家的人民,蔬菜提供了日常飲食中重要的營養。因此亞蔬中心協助世界貧窮國家改善人民營養不良及健康,成果卓著。在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 所成立的基金會資助亞蔬中心在非洲推展蔬菜耕作計畫後,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及營養。

 亞蔬中心在各國推廣研究成果,基礎研究係來自於總部設立於臺南市善化區的亞蔬中心總部。亞蔬中心總部的實驗農田是我國政府提供該中心試驗研究用,目前工作人員將近 300 人,其中來自世界及國內的蔬菜專家就約 50 多人,從 40 多年前設立以來,培訓我國與全球農業相關人員,並派遣專家赴各國及地區進行農業協助與交流工作,為我國農業與國家形象開拓國際知名度。亞蔬歷年來自全球收集蔬菜種原並進行育種工作,該中心種原庫保存了超過 60,482 個蔬菜品種,為世界前十大作物種原庫,其中備份保存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國家種原庫,供作國內育種材料。國際處唐科長淑華表示,種原庫就像品種銀行,亞蔬蒐集豐富的蔬菜育種材料,並研析各品種特性建立資料庫,育種人員,若想要培育新品種,可從種原庫選取所需特性的品種進行育種大大提升了臺灣蔬菜育種效率與實力。亞蔬多年來與國內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合作育成新品種多達 34 種,包括鮮果與加工番茄、結球白菜、青花菜、毛豆、大豆、綠豆、番椒等,從民國 85 年以來,光番茄就有 15 新品種之多,對臺灣農業發展、農民收益,提供實質協助。

 為了協助青年農民投入有機農業,亞蔬中心近期也提供 5 公頃的有機農場示範區,提供給農民學院的學員中,有意從事有機生產的青年農民實地操作,在亞蔬中心專家的近身指導下,青年農民可以獲得最實際的田間經營,縮短農場學習之時間,使青年農民成功創業的理想成功實現。

亞蔬全球技術拓展組研究人員教授孟加拉婦女番茄健康種苗培育 民國 99 年 3 月在世界銀行轄下「國際農業研究顧問團 (CGIAR) 」暨「全球農業研究論壇 (GFAR) 」舉行之「國際農業研究發展會議」中,亞蔬中心獲頒「最佳伙伴獎」,極獲國際肯定。

 亞蔬更在 102 年獲瑞士政府支持 10 年 3 期經費補助,在東南亞及非洲共 6 個國家推動校園蔬菜計畫,針對國小學童參與蔬菜栽培及利用學校自行種植之蔬菜烹調營養午餐,改善學童營養,同時培養攝食蔬菜的飲食習慣。在我國經費長期挹注下,亞蔬中心工作成果豐碩並獲國際社會肯定認同。

推展友善環境農業的亞太糧肥中心

 相較於亞蔬中心,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為小而美的在臺國際組織。亞太糧肥中心創立於糧食和肥料嚴重缺乏的 1970 年代,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農民缺乏農業技術資訊、肥料不足和缺乏優良種子。因此,亞太糧肥中心致力於收集,交換,和傳佈現代農業技術和資訊,40 多年來辦理各項國際研討活動、教育訓練課程、諮詢服務、田間示範及資助到國外考察等。

 近年來因應會員國的要求,亞太糧肥中心的業務範圍也由原來的糧食及肥料領域,擴展到對農業產銷、環境保護、安全農業、水土保持的重視,逐步推動多項國際合作計畫。相較於農業機構重視於農業生產的提升,亞太糧肥中心利用國際活動提供了更廣泛性的技術推廣,例如推廣環境友善技術,包括降低農藥污染、降低家畜廢棄物與肥料污染、減輕土壤病害、提供健康種子與種苗,以及發展以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進行農業生產等技術等,並傳遞符合自然資源永續利用之土壤與水資源管理、肥料施用技術及廢棄物管理等技術。

 亞太糧肥中心所建立的資訊庫及網路系統,提供了近 16 年來所出版刊物的資訊,供亞太地區農業研究人員及農民參考,近年來累計 1,293 萬人次上網瀏覽搜尋資料。

 為了促進臺灣農業與國際接軌交流,亞太糧肥中心扮演著良好的媒介,透過與會員國專案計畫的辦理,臺灣的農業專家出國與會或是邀請國外專家來臺考察,提昇國內農業人員技術及國際觀,實質增加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機會,也利用國際會議舉辦的方式拓展國際人脈、提高臺灣農業國際能見度及優質形象。

 近幾年,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環境議題受到重視,亞太糧肥中心也將加強食品安全發展技術,建立亞太地區柑橘病蟲害防治區域網絡,以及研發推廣與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相關的農藥施用、微生物與生物性病蟲害管理、採收後處理以及轉基因作物管理等技術,此外,該中心亦著手蒐集亞太地區農業政策資訊,以最先進思維,配合國內農業政策需要推動國際合作。

擴大宣傳臺灣農業政策的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

 相較於亞太糧肥的專家技術交流,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的設立則跨越了半個世紀,是以訓練人才為主的非營利性國際訓練機構。自 58 年開訓至今,辦理各式研討會與訓練班,業有超過 16,800 萬人次接受訓練課程,分別來自 117 個國家或地區,也包含臺灣學員 8,669 人次。

 原名土地改革訓練所的土策研究中心於民國 57 年由我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與美國林肯土地政策學會簽約成立,總部設於桃園的訓練機構,原以土地政策發展為課程主體,近年來更加強了與農業相關政策的訓練課程。因此,國內正積極推動的農村再生計畫、小地主大佃農等農業發展的新政策,也都放入訓練課程,讓受訓學員藉以了解臺灣農業土地政策的發展實例,國內參與學員亦可透過學員交流,更了解不同國家土地政策實施的狀況。

 配合時代演進,土策中心亦推動多項內部改革,以因應時代需求及挑戰,課程亦配合時代變化及需要,將土地訓練課程逐步更新為農業發展及政策培訓課程,以符合國內外學員之實際需求。國內農會推廣業務人員或是農業相關從業人員也能藉由與國外學員的相處,更加了解其他國家的農業、土地政策,促進國際間交流與人脈建立。

 上述三個非營利國際農業機構,在國際局勢的轉變之下,組織任務也跟著調整,但不變的是,在政府經費的長期資助下,成功建立了臺灣農業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在臺灣拓展外交困難時,國際機構長期默默付出及耕耘,長期建立各國友我之人脈,拓展農業外交實質關係。期待未來三中心能發揮其功能,在國際持續發光發熱。

(照片由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提供)

其他推薦文章
陪伴農民的良師 讓綠色農業成為永續產業
花現臺灣前景
優良雞,就從源頭開始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一「香」一世界、臺灣是茶葉「聯合國」
國際行銷不遑多讓 養蘭高手吳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