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何謂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三寶—金線連 林下經濟三寶—段木香菇/木耳 林下經濟三寶—森林蜂產品 林下經濟的展望與未來
分享至 line line

林下經濟三寶—金線連

林下種植時不能使用化學肥力和除蟲、除草劑,影響到森林生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制訂林下經濟政策之用意,係在鬆綁林地管制規定,適度開放林農於林冠下培育森林副產物,並輔導林農以維持森林植被、不施用化學肥料及除蟲(草)藥劑之友善環境方式經營,藉以分享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俾於林木漫長收穫期間,支撐林農生計,使山村部落綠色產業經濟得以穩定發展。

  在臺灣有臺灣金線連、恆春金線連(或稱高雄金線連)等多個金線連品種,其中以臺灣金線連在民間譽有「藥王」之稱。臺灣金線連生長環境喜低光且高濕度的森林底下,因此可以直接種植在林木底下,藉由造林木的庇蔭和林下所形成的潮濕環境培養生長,混植經營產生短期的經濟產值。金線連本為林下植物,這種經營方式對森林長久經營並無不利之影響。因此,基於金線連為本土原生植物,栽培技術及所需勞力都不高,臺灣金線連乃作為林下經濟第一階段開放之品項。

林下種植所需條件

(一)培育環境選擇

培育初期的金線連幼株。  在北部海拔400公尺、中部700公尺、南部1,000公尺以上,林相鬱閉度80%至90%且高濕度之林下,都適合栽培。也可以配合段木香菇與木耳同時經營,充分利用段木下方之空間培養同時經營兩種林下經濟產品。栽培方式可將金線連小苗移植到穴植盤後置入塑膠籃框內,抑或直接栽植到含有培養介質的塑膠籃內,籃框內架設粗鐵絲作為支撐,外部包覆紗網,以防止蟲害。

(二)培育面積

  栽培面積大小要考慮到林農所能負擔的勞力,一般林地建議每公頃最適栽培面積為0.1公頃。配合段木香菇或木耳培養:每公頃最適栽培面積為0.02公頃。

(三)組織培養苗來源

  臺灣原生金線與恆春金線連外觀無法區別,只有在開花的時候才可以區分清楚。目前臺灣金線連為衛服部公告的可食用食品原料,栽培時應確定品種,避免誤植恆春金線連。種苗來源可向金線連種苗商購買瓶苗自行繁殖,或購買已經移植到籃框的金線連苗。凡自行培養與購買均需登錄來源。

 (四)場地設施

林下種植金線連會以紗網遮蓋,防止蟲害。  在一般造林木下,沿著林下整地成行列橫坡方向,以外罩紗網或塑膠布之籃框或培養盤之培養方式直接置放於林下。籃框或培養盤放置密度,在有坡度林下依林木行列間排列;在平坦林地需間隔至少一籃框行距,以利植被正常生長。如有水源,可引水至儲水桶或無固定基礎之塑膠或不銹鋼水塔(以2座為限,如係配合段木香菇或木耳同時經營者,不得重複設置)作為乾旱時金線連水分澆灌之用。

 

 

(五)植株採收與經營

   植株採收分現場採收及運至可清洗植株之加工廠清潔處理,現場採收不得將培養土、塑膠布或紗網留置現場。每批次採收後,可重新在原區置放栽植幼苗的籃框。

培育過程遭遇之危害及因應

1、動物危害:於森林環境培育臺灣金線連,常發生蛞蝓、蝸牛、昆蟲或其他野生動物攝食之危害情形,故經營上已由容器培育及覆蓋紗網等方式,以避免此類危害,但仍需定期檢視是否有害蟲潛入網袋內危害。

2、莖腐病、基腐病及軟腐病:臺灣金線連之種苗,多以組織培養方式大量生產,在移至林下栽植時,若未將根部培養基洗淨,或介質未妥善清潔,常感染黴菌而誘發根、莖部病害,致個體或群體死亡。故在技術推廣時,已輔導農民注意,若感染時,可以單株拔除或整盤隔離方式處理。

3、雜草及蕨類防治:臺灣金線連栽培為防止昆蟲及動物危害,栽培藍外包覆紗網,但仍無法阻擋部分細小種子雜草進入栽培籃內,蕨類孢子細如麵粉,更易進入栽培籃中。林下環境條件本來就有利耐陰雜草及蕨類生長,故須注意金線連以外雜草蕨類的發生,適時清除。

食用以外的金線連栽培發展──綠竹容器培植觀賞金線連

阿里山林業生產合作社使用綠竹容器培植金線連。  林下栽培金線連的發展,當中具代表性的案例如有限責任嘉義縣阿里山林業生產合作社。為嘉義縣第1個由國有林事業區出租造林地33位個體小農所共同發起,除從事林業經營外並積極發展生態旅遊,設立土匪市集,結合產銷一條龍服務遊客。

  阿里山林業生產合作社在2019年底申請在林下種植「金線連」,已有初步成果,運用綠竹竹筒作為容器培植金線連,並將開發商品導入生態課程,打破大眾對金線連只能當食材的想法,開創另類經濟效益。遊客在生態旅遊後,帶回自己所栽植的綠竹筒金線連作為伴手禮,也帶回美好的回憶。

  林務局在2020年7月至8月間,於北中南東各區共舉辦16場次之農民座談,持續宣導林下經濟政策。在林業試驗所信賢苗圃(新北市烏來區)、蓮華池研究中心(南投縣魚池鄉)及屏科大輔導之阿禮部落(屏東縣霧台鄉),均有示範性栽植區。金線連栽培一年即可收穫,因此上述地區不一定隨時可以看得到金線連栽培,但在霧台的阿禮部落經輔導後持續栽培生產,可規劃參訪。

 

受訪者:林務局推廣科

審稿人:前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 許原瑞主任

圖片來源:林務局推廣科

其他推薦文章
花現臺灣前景
保種育種 生物資源都是寶
農業資通訊面面觀
給土地自然的養分
頂呱呱的產銷班 瓜瓜園讓傳統多了新鮮味
國際行銷不遑多讓 養蘭高手吳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