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陪伴農民的良師 讓綠色農業成為永續產業 農業育種改良 嘉惠農民 創造農業璀璨之光 冠蓋雲集的農業技術菁英大本營 立足臺灣與國際交流-在臺國際農業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農業技術服務 農民的強力後盾 農業傑出成果點將錄
分享至 line line

冠蓋雲集的農業技術菁英大本營

透過農民學院開辦的課程,勤於精進的農民聆聽專家所傳授的研究心得

  年初回春時,忙著農事的農民,不忘上網查詢農民學院的訓練課程公告,深怕錯過了報名時間。從學院開辦以來,由農業試驗研究機構規劃的課程幾乎都是大爆滿,勤於精進生產及管理知識的農民,都希望有機會聆聽專家們的研究心得,好好討教所面臨的技術瓶頸。農民除成為課堂的學生,在課堂上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社群平台上,還有人分享上課的心得或筆記。農業專家是以畢生所學來幫助農民,上課講義最後一頁的專家通訊錄,更是重要的「武功祕笈」,將可提供終身受用不盡的知識泉源。

  農業、林業、水產、畜產等試驗所及轄下的分所,加上分布在全台的七個農業改良場、種苗改良繁殖場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還有專攻特用作物的茶業改良場,形成了台灣密集的農業專家網絡。農委會所屬試驗研究機構擁有龐大的專家群,從品種改良、生產管理、運銷加工、病蟲害防治、營養施肥、農機與環境等領域,讓農民就近就能取得諮詢服務,能找到幫得上忙的專家。除了主動尋求專家協助,從 100 至 102 年,農民學院各訓練班次的報名人數不斷增加,雖然開課班次增加,但報名人數也呈 3 倍數成長,不論是子承父業的農二代青年,還是嚮往自然生活的回鄉農人,顯示我們農民求知非常殷切。

在農業試驗所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許多研發成果的介紹   農產業專家陣容最為龐大!位於台中市霧峰區的農業試驗所佔地 145 公頃,舉凡與農業相關的各個專門領域,包含農作物、生物技術、農業化學、植物病理、應用動物、農業工程、農業經濟、作物種原、技術服務及農場管理等 10 個業務組,花卉研究中心及關西工作站,另外還有嘉義農業試驗分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到民國 103 年就創立滿 120 年歷史的農試所,擁有廣大的農場面積 128 公頃,灌溉排水設施完善,為全國首善的農業試驗研究環境,研究人員專長在農藝與園藝作物相關領域,包含了遺傳、育種、種原、生理、組織培養、生物科技、土壤肥料、植物營養、病蟲害防治、農業工程及氣象、農業經濟、農業推廣及農場經營管理等科技研究,並與國內外大學及國際學術研究機構合作,提升農業技術以服務農民。

  目前農民可以從農試所網站上看到許多數位化的研發成果,或是進入便民服務單元,了解土壤採樣及病蟲害診斷等服務的採樣及送驗方式。若有需要尋求專家解答的,亦可利用「常見問答」或是「意見信箱」線上發問,該所技術服務組特別編制了聯繫窗口專家來服務農民。統計技服窗口去年一整年就處理了高達 1,439 人次的發問紀錄,依據農民的需求轉介給適當的研究人員。若是想要了解農試所各研究人員的專長領域,可從組織架構或是每年年報都有載明研究人員專長領域一覽表查詢。

以蔬菜、花卉為特色的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供蔬菜、花卉等資訊服務(照片來源:農民學院)   分屬七個區域農業特性的地區農業改良場和農試所較多元的研發業務性質不同,要更貼近在地農民的生產技術所需。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成立將近 80 年,是以服務北部的桃園縣、新竹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的農民為主。因應北部農業生產面積的減少,之前桃園場合併了原先台北場與新竹場的業務,也因為最接近大都會消費需求,蔬菜及花卉都成為本區的發展特色。區內栽種面積以稻米、短期蔬菜和竹筍為主,其次是茶葉與柑橘,這些都是桃改場所發展的區域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服務重點,多年來不僅育成了許多良質米品種和多種雜糧作物及花卉品種改良。

  管轄區最小的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前身是蠶蜂業改良場,不僅是蠶桑養殖,也是全國唯一蜜蜂試驗研究機構。苗栗縣屬山海地形,農特產品豐富,近年來逐漸聚焦在草莓、紅棗等特色農藝及園藝作物的研發能力及技術改良,並因應區域特色設有蠶蜂課,每年的蜂蜜競賽都在此舉辦。因為好山好水,甚至還吸引到榮獲神農獎的養蜂農民直接搬遷到苗栗來定居,以便就近取得專家的技術資源。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養蜂班課程,圖為教導農民練習製作擺入蜂箱的巢片   而區域農業特色最豐富的要算是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轄區涵蓋了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試驗研究人力占 84% 。這個區塊全年氣候得宜,適合各類作物栽培,從稻米、雜糧、果樹、蔬菜、菇類、花卉,休閒農業,無所不有。台中場網站上的資訊非常詳盡,專家提供的諮詢也非常多元,並負責維護農委會有機米、梨、葡萄、玫瑰、筊白筍、合理化施肥等多個農業知識主題專區(館)。例如有機堆肥技術及溫室栽培等,都有擅長的專家在農民學院開課,吸引許多農民爭相報名學習。該場網站亦詳列專家人力資源,包括其專長和聯絡電話;即使外地的農民,也喜歡跑台中場去請益。由於服務的熱心使得台中場榮獲 101 年農業委員會十大重大研發實績得獎團隊奬,及 101 年度中華農業氣象學會團體學術奬,整體績效有目共睹。

  已有 110 年歷史的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轄有 3 個分場和 1 個工作站,研究試驗人力眾多,分別投入不同種類作物的研發,是全國七個地區農業改良場中幅員最大者。服務區域包括雲林、嘉義及台南等縣市,不論耕種的面積和服務的農戶數,都佔了全台 30% 左右,涵蓋了台灣多種重要特色作物的產區,例如稻米、芒果、文旦、文心蘭、火鶴花的育種改良及栽培管理技術。配合我國糧食自給率亟待提高,需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仰賴以及鼓勵休耕農地的復育的政策,由於台南場是育成多個大豆品種的重鎮,因此其表現在這一兩年非常受到各界重視。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設蜜棗課程,圖為助教示範疏果情形   擅長毛豆與紅豆育成的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負責高屏地區的特色農作研發及推廣,其中毛豆生產佔約 69.8% ,紅豆在屏東占有 98.1% 的耕作面積,是台灣重要的雜糧作物產區。高屏地區亦為熱帶水果的產區,蓮霧、印度棗、荔枝、芒果、木瓜、番石榴等都是主要的果樹產區。此外,該場各項的蘭花品種培育改良,澎湖絲瓜、香茹草原生保健作物的栽培技術,成果都非常豐碩。

  東部的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則以發展樂活農業為主,提供宜蘭縣和花蓮縣農民技術與管理,甚至行銷上的協助。區內的農業特色包含了稻米、金針花、甘藷、銀柳等農藝及園藝作物,花蓮場除積極提供對農民的服務,還特地在網站上特闢「農民服務站」,不論是專家群的詳盡的專長介紹與各種聯繫資訊,或是提供的諮詢與檢驗分析服務,一目了然方便易找。特別的是花蓮場很早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多年來輔導羅山村成立全國第一個有機村,至今仍為各地推行有機農業的重要典範。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有機農業初階班的上課情形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以服務台東地區的農民為主,稻米、番荔枝 ( 釋迦 ) 、茶葉等為該地區最重要的特色,近年來也發展養生保健作物的栽培及加工技術,例如洛神葵、魚腥草、香椿等保健加工產品開發。台東場改良的良質米品種深具好評,至今已培育改良了超過 30 個稻米品種,為了減輕農民的田間與果園作業勞力,台東場也自行研發了多款的多功能、高效能的果園及加工用農機,從割草、施肥、用藥、等農機設備,以及安全無毒利用太陽能光能捕蟲及忌避物理防治技術,均有助於強化台東農產品的競爭力。

 各試驗改良場所除了在網站上登載各類成果發表專刊,亦可提供免費下載或是郵寄到農家。每年,這些農業試驗研究機構都會舉辦開放參觀日,或是在農民學院的回娘家活動,舉辦相關進修講座,讓受訓過的農民學員及社會大眾,溫故知新,進而有機會認識更新的農業科技研發成果。

其他推薦文章
逐花而居的遊牧民族
返璞歸真,誓言讓臺灣糧食自足的張智傑
GIS地理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上的應用成果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一「香」一世界、臺灣是茶葉「聯合國」
優良雞,就從源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