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森林的呼吸 森林黑色奇蹟 黑鑽石亮晶晶 森林近你家 濱海綠色奇蹟 相關網站
分享至 line line

森林的呼吸

  人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維持身體正常的運作。森林也呼吸, 森林中的林木經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出我們生命所需的氧氣,能有效降低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減緩全球溫室效應的惡化,扮演愈來愈吃重的角色。森林的功能對你我的生活影響層面愈來愈大,不可不知。

  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遏阻全球氣候暖化的情況,歷經八年反覆討論、折衝,2005年2月16日「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下所制定的「京都議定書」終於正式通過生效,規範締約國應以個別或共同方式,確保於2008年至2012年時,承諾將人為排放的二氣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等六種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在該國家以1990年的減少排放水準,平均再削減5.2%,並採取行動差異性削減目標方式。

森林  臺灣並非「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理應無法自外於此股趨勢和潮流中。

  不過,臺灣畢竟是一個經濟還在發展中的國家,除非停止產業的發展,否則溫室氣體的排放仍會持續增加。這可從相關統計顯示,臺灣地區1990年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1百萬公噸,之後逐年持續增加;以及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由1990年的5.57公噸, 增至2000年的9.83公噸,2005年又再增至11.76公噸,年平均成長率達7.4%。如何減量達符合國際水平,是一大課題。

  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從二氧化碳減量和環境適應著手。林務局指出,減量方面,不外乎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和抑制能源消耗,但這對國家整體經濟會產生較大衝擊,所需成本也較高。另一方面,則可從加強造林與促進森林永續發展的經營策略著手,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存功能,達到環境適應的目標。也就是採「開源」與「節流」並進,達到自然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平衡結果。

什麼又是森林二氧化碳的吸存功能呢?

  根據光合作用反應式,林木生物量每增加1公噸,需要1.6公噸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1.2公噸的氧氣。接著貯存的二氧化碳即轉化為有機碳的形式儲存於林木體內,而林木的碳吸存能力會視林木的生長與枯死情形而異,也依樹種組成、林齡結構和森林的健全情形等而異。新種植的森林在幾十年內可迅速累積二氧化碳,當林木成熟後,每年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則會呈現遞減趨勢。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在森林經營和管理的策略上強化森林的二氧化碳吸存功能,當森林的碳吸存能力愈強,就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對地球的傷害。

  臺灣森林資源面積占全島面積58.53%,覆蓋面積相當廣泛,無論就生態保育、水土保持或因應「京都議定書」,正可以好好運用。而根據森林資源調查所建立的林木蓄積資料庫推算,推估臺灣森林林木的碳貯存量約150.7百萬公噸,其中天然林貯存量約126.02百萬公噸,貯存率83.62%;其次為竹林的貯存量12.67百萬公噸,貯存率8.41%;人工林的貯存量則有12.00百萬公噸,貯存率7.97%。再以林型類別區分的話,天然闊葉林具有最高的碳貯存量,64.29百萬公噸,貯存率占總體的42.66%。

  竹林整體而言,臺灣森林每年可吸收大氣中的碳約4.56百萬公噸,每公頃平均碳貯存含量約71.68公噸;若以林型類別區分,竹林每公頃可貯存的碳量最高,可達每公頃51.02公噸。

   以近年來臺灣竹產業的火紅發展,不論就減緩地球溫室效應或創造竹產業高價值來看,在綠色環境經營上發揮了相當大作用。另外,都市林、道路、工業區環境的綠化、綠色建築的營造、天然林的合理復育、提高林產品使用效率、加強資源回收等方式,也都是吸存大氣中二氣化碳,營造綠色環境的重要工作。

  為因應全球的減量策略,農委會在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下,已擬定「健全森林碳管理」為總目標,從碳吸存、碳保存和碳替代三方面的管理策略著手,期能與國際接軌,創造臺灣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照片提供:陳文祈

其他推薦文章
苗木培育
水噹噹的臺灣水
還原我國畜牧業排放溫室氣體的事實真相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農田水利之永續經營
濱海綠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