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千變萬化.五穀雜糧 麻油製程不簡單,本土生產更心安 從五穀雜糧尋找人生的獨特風景 金黃麥田,海口小鎮重返麥鄉之路 純本土黑豆釀造-臺南下營區農會黑豆蔭油 隱身在南澳的自然雜糧田 臺灣在地濃濃土豆香-現磨花生醬
分享至 line line

純本土黑豆釀造-臺南下營區農會黑豆蔭油

本土黑豆(下營區農會提供)

  民國60~70年代下營區以大豆生產為主,當時主要生產飼料級的玉米及大豆,直到民國87年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臺南3號及臺南5號兩種黑豆,88年稻田轉作輔導種植食用的雜糧,而開始備受到重視。臺南市下營區以「黑豆、蠶桑、白鵝」三寶聞名全臺,並建立「A贏」自有品牌,以諧音「會贏」為臺灣黑豆生產及行銷加值,更創造臺灣本土無落葉劑黑豆的新契機!

下營區農會蔭油發酵曝曬場(下營區農會提供)

下營區農會契作黑豆活化休耕地

  下營區曾為國內大豆主要產區,面臨休耕面積持續增加及本土豆的式微,民國90年代消費市場隨著養生觀念興起,農會意識到臺灣豆類多倚賴進口,長途運輸過程相較於本土豆類較不新鮮也有安全上的疑慮,剛好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新品種在地黑豆,便開始著手執行黑豆復耕計畫。說服農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農會喊出一公斤40元的保證收購價格,高於進口價格近4倍的利基,以安全用藥、合理施肥及不施用落葉劑的方式鼓勵農民契種,頭1年試種相當成功,陸續吸引農民投入復耕黑豆的行列,契作面積從2~3公頃至今達40公頃,農會祭出保證收購價活化休耕地,並持續開發黑豆系列產品成功打造下營區農會的黑金招牌,成為臺灣契作雜糧的優良示範。

下營區農會三寶禮盒(下營區農會提供)

A級的黑豆品質就是A贏

  隨著萬物齊漲,下營區農會也順勢調高保證收購價1公斤50元,穩定農民收入的同時,品質當然不可大意。黑豆生產過程約百餘天,農會每年自行留黑豆種,特選果粒大、成熟度足且沒有病蟲害的黑豆冷藏保存,提高整體發芽率,並提供技術輔導生產,農民用藥及用肥都在農會購買,農會可以有效掌握農民施用情形、頻率,並提供諮詢及宣導使用短效期的藥劑,無形中保障農民用藥及用肥的安全性。採收後由農民初步篩選分級,農會會統一發放黑色曝曬網以避免混到石頭顆粒及雜質,再統一收至農會進行2次分級,嚴格品質控管。

純本土黑豆製作的A贏醬油(下營區農會提供)

  目前下營區農會黑豆契種面積約40公頃,1公頃產量約1500公斤,總共約6萬公斤的黑豆,其中臺南3號與臺南5號生產面積各占一半。下營區農會生產部黃主任分享臺南3號為青仁黑豆,粒籽相對小殼比較厚,花青素多、營養成分高,較適合鮮豆販售,多用於製作豆漿、豆腐及養生穀粉。臺南5號為黃仁黑豆,蛋白質及脂肪含量較高,多釀造成醬油及味噌,下營區農會的蔭油便是用臺南5號製成,只能讚嘆擁有好品質在地安全黑豆就贏了一大半了。

自產自研自銷自創A贏品牌

  A贏蔭油在食安風暴後更到消費者的重視,黑豆契作面積持續增加,A贏蔭油有一股強大的拉力,雖然下營區農會行銷部王主任很謙虛的說其實A贏蔭油製成的曝曬過程跟傳統入甕的方式一樣,其中種麴是由嘉義大學產學合作特別培育,壓榨過程後皆由現代機器取代,關鍵點仍在於農會是使用在地自產的優良黑豆,讓醬油品質大大提升,也增加重視養生、支持在地農產品的消費族群,許多媽媽都很喜歡這種在地黑豆製成的蔭油,吃進去舌根會回甘,味道讓人回味。

料理入菜或是當沾料都很適合(下營區農會提供)

  「A贏」除了市場上常見的蔭油、豆腐乳、豆豉、蔭瓜外,農會為了解決消費者在食用黑豆前,一般至少要泡4個小時,經過熬煮或焙炒等工序的困擾,更積極研發年輕族群喜愛的黑豆腐乳、黑豆粽等10多種產品,每個產品的研發製程都由農會同仁親自參與嘗試,產品裡無形中裝滿下營區農會同仁的滿滿愛心。

  103年下營區農會技轉臺南8號黑豆,豆香較香,試種1公頃,有意從A贏蔭油開發新產品「蔭味黑豆」,運用農會本身技術成熟的蔭油,將臺南8號黑豆蒸熟後放入蔭油中浸泡,將成為A贏獨家的蔭味黑豆。目前A贏蔭油銷售嚇嚇叫,醬油廠正在擴廠中,行銷部王主任笑說許多孕婦特別喜愛黑豆系列產品,認為照顧自己的同時也照顧肚子裡寶寶的健康,相信孕媽咪會成為下營區A贏黑豆的主力支持者!令人期待!

其他推薦文章
水果甜不甜?非破壞水果糖度檢測技術一「眼」看穿!
多人同心,其利斷金 細數農業界最高「農」耀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
優良雞,就從源頭開始
國際行銷不遑多讓 養蘭高手吳烈光
農業資通訊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