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 價值鏈上的糧食損耗與浪費 稻米蔬果防劣變 有效保存嚐新鮮 改善環境有方法 減少破損無壞蛋 快速冷凍保鮮美 副產品利用零浪費 豬牛管理有方法 減少無謂的損失 食物不浪費 給最需要的人
分享至 line line

豬牛管理有方法 減少無謂的損失

  台灣人很會吃豬肉,一頭豬除了豬毛與部分內臟外,幾乎什麼部位都可以拿來吃,煎滷炒炸煙燻各有不同口感與滋味,但消費者不知道的是,一頭豬從飼養、屠宰到販售過程中,損失和浪費最多的不是未售出的肉品或是餐桌上的廚餘,而是發生在飼養端與運送端。

 如果豬場間太過擁擠,一旦爆發疾病將很難預防,因此防疫工作就變得相當重要。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劉登城教授指出,豬隻的飼養環境與疾病防疫非常重要,尤其是仔豬(35公斤以下)育成階段,管理不當的豬場往往會有低於五成的育成率,與先進國家如丹麥、歐美等國有八成五至九成的育成率相比,台灣養豬因為育成率太低,導致成本相對較高。

  關鍵因素是豬場與豬場間太過擁擠,一旦染病就難以徹底防疫,「我們參訪過澳洲養豬產業,澳洲政府規定每間豬場至少相隔三百公里,這樣的距離在地窄人稠的台灣不可能做到,所以每間豬場的防疫格外重要。」劉登城說,除了防疫措施要做好,豬場還要提高飼養技術,加強自動化設施,減少人力負擔,又能照顧好每一頭豬。

  自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後,台灣養豬產業僅限內銷,在市場不大、成本高的狀態下,豬場改善環境的意願有限。今(2018)年七月臺灣豬隻終於全面停打口蹄疫疫苗(俗稱「拔針」),若一年內無新病例,就可提出申請成為非疫區,屆時台灣豬肉可重新在國際市場銷售,在需求提高下,豬場自然會提升設備、改善環境、減少損耗,養豬產業將會走向全面現代化。

  然而,國人有拍賣活體、吃溫體豬肉的習慣,導致豬場常常在一早將豬趕上卡車,一路搖搖晃晃運輸到肉品市場,趕上中午十二點拍賣。但台灣天氣炎熱容易造成豬隻熱緊迫,據估算,天氣越熱損耗越高,平均五十頭豬會有一頭在運輸過程死亡。以豬肉價一斤75元計算,死一頭一百二十公斤左右的豬,豬農至少損失上萬元。

  劉登城認為,要減少豬肉損耗與浪費,不僅是生產端要改善,消費端亦要支持屠宰過程現代化。國外早已採取屠體拍賣,豬場可以就近將豬隻送到鄰近屠宰場,接著以冷鏈系統進入拍賣、屠宰、運輸、販售,就能避免無謂的損耗,也能減少活豬運輸造成疫病傳染的機率。對消費者來說,相較於在市場裡擺放了四五個小時的溫體豬肉,冷藏肉更是安全又衛生。

  妥善清潔的擠乳流程,可以提供衛生安全的生乳(圖片來源:蕭宗法)對比於豬隻,台灣養牛則以乳牛為主,肉牛產品多靠進口,極少數自產牛肉是不會產奶的小公牛。目前全台灣約有四、五百戶乳牛場,飼養數約十四萬頭,一頭小牛出生後約十三至十四個月大時開始配種,度過280天的懷孕期後,生下第一胎,由於懷孕的乳牛可持續產乳,因此生產後45-60天再次開始配種,平均每頭乳牛產乳期約2.6胎,也就是五歲左右會因為乳房炎、蹄病、繁殖障礙或產乳率不佳而被轉成肉牛。

  畜產試驗所研究員蕭宗法表示,台灣乳牛一天擠乳兩次,機器擠乳後直接以食品級配管輸送到攝氏2-4度乳槽,平均夏季每日可產20至25公升,冬季則有25至27公升,這些擠出來的生乳大半都交給味全、光全、統一等三大乳場,乳場每天會派低溫乳車到乳牛場收乳,並現場初驗,如果乳牛場衛生狀況差,生乳生菌數過高,或是有抗生素殘留,乳場就會拒收;冷藏車回到乳場後,倒入乳槽前會再做複驗,若此時才發現未達標準亦會退回。

  由於一台低溫乳車同持抽取兩、三家乳牛場的生乳,乳場會依據事前各自抽取的樣本查出有問題的乳牛場,要求酪農負起賠償責任。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耗與賠償,台灣乳牛場已經建立擠乳的標準流程,並於交乳前進行生乳的自主檢驗。

  「擠乳機器是以真空吸乳,如果壓力不對或過搾,會讓乳腺的內膜受損,白血球滲出來就會造成體細胞過高問題;或是擠乳過程不夠衛生,讓生水跑進去也會造成生菌數過高,這些狀況都無法交乳,所以擠奶前洗淨乳頭、擦乾、擠掉比較可能接觸到細菌的第一把乳、觀察乳汁顏色濃稠度是否成長、套上乳杯、開始擠乳,這套SOP非常重要,一步也不能少。」蕭宗法解釋。

  另一方面,改善乳牛飼養環境也很重要。台灣天氣濕熱,乳牛容易產生熱緊迫,降溫設備尤其重要,目前乳牛場除了提供遮蔭,還要在畜舍場裝上風扇與噴霧設施,並定時噴水,讓乳牛比較舒服,食量與乳量也會增加。

  舒適的環境,可提高乳牛的採食量與乳產量(圖片來源:蕭宗法)在消費端,衛生安全無虞的生乳,進入乳廠經殺菌後,就能填充包裝,低溫運送到通路上架,消費者所購買的鮮乳通常保存期為一週。因為加工技術不斷進步,鮮乳保存期限也開始延長,可減少消費者擔心喝不完浪費的心理壓力。而未售出的鮮乳回收後,會有廠商回收製成液體肥料。不過,剩餘鮮乳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資源浪費,乳牛場現在也更積極的進行產期調節,將牛隻泌乳高峰調到需求量高的夏季,直接在源頭管控產量;天氣冷買氣低時,乳廠會調整鮮乳製作,直接把生乳製成乳粉或其他乳製品,多管齊下,減少無謂的浪費。

 

受訪者:畜產試驗所 蕭宗法副研究員

審稿專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 張靜貞博士

圖片來源:畜產試驗所蕭宗法副研究員、台灣農業故事館

其他推薦文章
畜牧業運用沼氣發電 結合農田再進級
臺灣的大地 不太健康
森林優生學
濱海綠色奇蹟
苗木培育
臺灣降低糧損的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