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生物科技創新農業 農業生技產業 前途亮晶晶 農業生技園區點亮臺灣農業的未來 快速檢測診斷植物  RNA病毒技術提高農業競爭力 從海洋找健康 褐藻潛力無窮 彩虹的驚喜 小丑魚
分享至 line line

農業生技園區點亮臺灣農業的未來

胡副主任委員向馬總統介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題館「卓越農業櫥窗」,說明未來台灣觀賞魚產業將朝向精緻與多樣化之生產方式發展 日前剛落幕的「 2010 臺灣生技月一生物科技大展」,近 450 家廠商、高達 850 個攤位,較往年增加一成,呈現臺灣生技產業發展的活絡現況。會場中,相較其他主題館,由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管理處偕同園內進駐廠商共同打造的展示空間顯得最為搶眼。農科館中特別設計了一座架高的平臺,廠商可以利用此平臺,與有興趣合作的對象進行深入洽談,不必擠在展示攤位前受參觀人潮的干擾;有意進駐農科園區的業者,也藉此平臺,仔細聆聽園區管理處人員所做的介紹和說明,享受會場中難得的 VIP 服務。

 這個實體平臺,其實也正象徵了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在推動國內農業生技產業發展中,促成產官學合作時所扮演的關鍵平臺角色。

 「我們就像超級媒婆一樣,替企業和學術研究單位做媒,媒合雙方的合作意願和機會,想辦法讓學術機構或研究單位的智慧財產心血結晶能予以產業化,提昇國內整體農業生技的質、量發展,確保農業永續經營。」

 談到國內唯一國家級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時,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管理處主任陳建斌,言簡意賅地作了上述的比喻。

 座落於屏東縣南二高長治交流道旁的屏東農科園區,成立於民國 92 年 10 月, 95 年開園營運。農科園區以結合鄰近地區農業科技資源,並提供各項政府獎勵優惠措施,以優質的投資環境,打造國內農業生技的產業聚落,發展為兼具研發、生產及內外銷功能的高科技農業產業平臺。

 為扮演好「超級媒婆」的角色,陳建斌特地整合了南部 30 多家大專院校成立「中華民國農科園區產學合作協會」,讓產學研間藉此平臺達到最大合作成效。他指出,協會去年協助媒合 30 件合作案,爭取到的補助經費達 3,500 萬元。

廠商進駐率高 產業聚落成型

 農科園區開園以來,第一期標準廠已有 14 家廠商滿額進駐,第二期廠房「龍騰樓」則於今年 ( 民國 99 年 ) 上半年完工,成為迄今全球最大單一農業生技廠房,共規劃 56 個廠房,包括大鵬號 ( 使用面積 230 坪 ) 及小鷹號 ( 使用面積 115 坪 ) 兩種空間,以符合不同生技企業設廠需求,目前已有 24 家廠商簽約進駐,加上租地自建的廠商合計 60 家,民間總投資金額 44.6 億元。

 配合國內農業生技產業發展的整體策略目標,農科園區設定重點發展的產業項目包括,植物種苗及其產品;種畜禽與無特定病原動物及其產品;水產種苗及養殖產品;機能性食品、科技中草藥、藥妝品;生物性農藥;生物性肥料;動物用疫苗;動植物病蟲害檢定試劑;動植物分子農場;農業生物技術服務;其他具有產業發展可行性,且能應用於提升農業產品的研發、改良、生產及加工效益的生物相關科技,共 11 項。

 一開始就負責農科園區規劃、迄今在園區服務已逾四年的陳建斌指出,七年來,園區的發展愈趨茁壯,目前進駐的廠商已有 60 家,其中以研發生產機能性食品、科技中草藥、藥妝品的業者最多,高達 3 0 餘 家,產業聚落最為完整。凸顯國人愈來愈重視健康的趨勢中,健康食品在市場中當道、火紅的程度。其次,生物性農藥和生物性肥料等農業資材業者共 7 家。

 進駐的廠商中,多以行銷布局海外市場為主,包括亞洲最大生物農藥公司聯發生技、日商北斗生技、日商臺隆農技、邰港科技、光泉生技、馬光生技、芙科、大江生醫、漢聖製藥科技、惠晶生技等。

水族研發出口中心 閃亮明日之星

 水產種苗及養殖產品方面,陳建斌表示,目前雖只有 4 家進駐廠商,但因觀賞魚已被列為農委會精緻農業重點發展產業,已規劃在園區內建置占地 5.5 公頃 的水族研發出口中心,預定明年 10 月完工啟用,屆時將可引進超過 20 家的相關業者,建立國內觀賞魚上下游供應鏈,預期將可增加 20 億元以上產值,帶動 50 億元以上的延伸商機,打造成為全球觀賞魚產業核心重鎮,可望成為農科園區閃亮明日之星。

 陳建斌表示,今年是農科園區蓄勢待發期,營業額推估應能達到 20 億元,比去年成長二倍,明年可進入第一階段收割期,全年營業額較今年更可望成長 150 % ,上看 30 億元 。 他說,等到第三期完工後,預估民國 103~104 年,園區年產值將可達 180 億元,創造逾 6000 個就業機會,臺灣農業生技產業將結出豐盛果實。

延伸閱讀:

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規劃與建設

其他推薦文章
花現臺灣前景
從海洋找健康 褐藻潛力無窮
返璞歸真,誓言讓臺灣糧食自足的張智傑
逐花而居的遊牧民族
優良雞,就從源頭開始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