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業故事館 臺灣農業故事館

:::
同專題其他文章
邂逅牠之前,先認識自己 一見傾心,日久生情 你家不是野生動物的家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許一個頭好壯壯的牠 寶貝趴趴走 帶牠去牧場民宿交朋友
分享至 line line

你家不是野生動物的家

解說員和領角鴞。  牠不像我們養在家裡的寶貝寵物,可以露肚子讓你任意的摸牠,牠們有自己的棲地,有自己的食物鏈,在生態圈扮演著獨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生活在大自然的野生動物,我們該怎麼對待牠們呢?

  「從前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有毛的除了簑衣不吃,沒毛的除了秤錘不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林國彰科長說,當傳統民俗遇上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就成了破壞性的商業採集,如犀牛角、象牙、老虎皮及鞭等,曾讓台灣名列美國《培利法案》貿易制裁對象,但物換星移,隨著保育觀念的不斷再教育與提升,臺灣已經有《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及《漁業法》等相關法規,並依據這些法規進行查報取締工作,以嚇阻不法,此外,並設置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讓傷病的野生動物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得以重返野外。

發現傷病動物處理要有方法

  當您悠遊在山林間、小溪旁或是沙灘上,看到傷病的野生動物怎麼辦?體型小的動物,可以用厚毛巾和網子包裹,也就是所謂的「保定」,然後交給相關單位處理。若是體型較大的動物,則趕緊通報有關單位處理,以免發生危險。

灰鸚鵡  台灣各地都有傷病野生動物初步處理的單位,如縣市政府保育課 ( 科 ) 、民間鳥會、警察和消防系統等等。其中位於南投集集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以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可說是最具規模的野生動物救傷機構,除了提供傷病動物專業治療外,並進行傷癒後回歸自然的野放訓練。

野生動物非寵物不宜帶回家

  野生動物有別於一般家中飼養的寵物,千萬不可將其帶回家中治療、飼養,以免破壞生態圈中的自然法則以及觸法。近年來,國民休閒旅遊風氣盛行,而生態之旅已成為時下最夯的方式之一,野生動物是生態旅遊重要的資源,讓野生動物回家,就像在外的遊子返鄉一般。野生動物的家就是大自然,幫助野生動物回到生態圈中,串聯起屬於牠的食物鏈,為地球永續經營再記一筆。
其他推薦文章
動物醫生.呵護動物寶貝的一生
海洋牧場
邂逅牠之前,先認識自己
寵愛他一生
天使的回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