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子是生長最快速、固碳效率極高且用途廣泛的植物。在塑膠出現以前,竹材曾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近年在減碳需求下,竹材已被國際視為亟具有發展潛力的永續循環綠色資材,也為竹產業發展提供新契機。透過升級加工技術提升以及突破傳統思維的創意巧思,多項創新竹材產品陸續開發生產。藉由本次展覽,期許竹材產品可以新姿態重新融入民眾生活。 ▲農業櫥窗主題:竹夢踏實 臺灣竹藝新生活 (2023年4月-5月) 展品廠商介紹如下: 保青竹博士 (竹采藝品有限公司) 竹采十餘年來致力於創意產品 (始終保留竹材原始自然風格將竹節、竹皮之外觀特色為產品設計重點) 與先進技術之開發,如竹材保青處理之特有技術。竹材泥裂紋特殊技術之研發及燻炭竹技術開發,均為竹材工藝技術之突破與先進,今後仍繼續秉持貫有之精神為竹藝界盡一己之力。 網 址:https://www.facebook.com/bbcbamboo/ 電 話:0912-355866 地 址: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177-10號 ▲保青竹博士 (竹采藝品有限公司)-保青生漆茶杯組 欣林竹藝社 欣林竹藝社,創立於 1976 年,為專業竹材加工製造廠,並代客家工、製造及特殊產品訂做,初期之生產竹單板,爾後因竹製品被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及裝潢建材...等,於是在 1991 年擴大設備,生產竹蓆、積成材及竹裝潢建材,並開始承接外銷業務,目前以外銷歐美、日、韓...等國家。 主要產品:孟宗竹、桂竹產品、可加工製造用於竹蓆類、裝潢建材、竹麗板桌椅、竹編板、竹地板、碳化、竹片以及客製化竹製品。 網 址:http://www.hen-lin.com/company.html 電 話:049-2643925 地 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三段1689號 ▲欣林竹藝社-點心架 皇家竹炭 為了燒製出品質更好,更高效調濕除臭、防蟎除菌、美容護膚、阻斷電磁波、吸收幅射線及能釋放最多遠紅外線的臻品, 宋永萬先生潛心研究,依照不同的特性研擬燒製方法創作出多類型的竹炭成品。這份用心,使其製品獲得政府【CAS優良農產品認證】的殊榮, 並經工研院測試結果,證實其高溫活化後的導電性、比表面積均遠遠優於坊間製品,對揮發性有機溶劑氣體(VOC3)之吸附能力,也有最佳功效。 網 址:https://www.yungting.com.tw/?lang=zh-TW 電 話:03-4504695 地 址:桃園市中壢區龍門街178巷1弄4號 ▲皇家竹炭-竹炭珍珠絨旅行毯 元泰竹藝社 元泰竹藝社位於阿里山山脈北部的竹山鎮,一群群山環繞的小鎮,創立30幾年來與臺灣一起經歷大量輸出竹材與竹製品的輝煌,如今竹製品被視為夕陽產業,早期被代工外銷的竹棒針,竹筷子及竹製品逐漸被更低廉的塑膠製品取代。 第二代負責人林家宏返鄉接手後, 50坪的工廠,開始思考轉型「讓竹子重新進入生活」重新思考,用最環保的素材”竹子”來發想,開發了臺灣第一支竹製牙刷,讓消費者有塑膠之外,更天然的選擇。 網 址:https://www.bamboobrush.com.tw/ 電 話:049-2658681 地 址:南投縣竹山鎮頂橫街1-1號 ▲元泰竹藝社-元氣凹豆杯 互若亞股份有限公司 來自嘉義水上「互若亞」,為專司製造木地板與複合竹建材公司,以「FLORA」為品牌,自行研發出竹薄片的「平切」技術,並取得為期20年的「裝飾竹材薄片之製法」發明專利。 「互若亞」精神理念以竹代木,開創新綠能,讓國人體驗無甲醛、無VOC揮發物之健康環境竹之美!產品堅持採用環保素材,呼應「回歸自然,清新健康」現代訴求,材質及設計將兼重自然與環保,適時加入民族色彩、民間藝術等風格;並持續以最新技術及先進安全環保材料,創造出居家生活舒適性、安全性與功能性。 電 話:05-2683106 地 址:嘉義縣水上鄉南和村後寮120號 ▲互若亞股份有限公司-竹地板 飛竹眼鏡 飛竹眼鏡想要傳達的是,眼鏡不應只是單一尺寸的規格品,也不該是大量生產的標準品,更不應是易使肌膚過敏的粗製品。因為,眼鏡與人一樣,都應是獨一無二的藝品。 ・ 回歸自然|如果眼鏡是每天緊貼肌膚的必備品,那麼是不是該選擇對肌膚無害的天然品, 在眾多天然材質中,我們發現竹的韌性與密度最適用於長時間的佩戴,甚至會隨著每天的使用而更為服貼臉型。因此,竹,成為了飛竹眼鏡的靈魂。 ・工藝職人|理性的精準細節與感性的手作溫度是職人的堅持,更是量產無法取代的獨一無二。 ・訂做舒適|衣服有尺寸之分甚至量身定做,緊貼著靈魂之窗的眼鏡是不是值得更好的對待。 網 址:http://www.flexbamboo.com/ 電 話:0988-086683 Line:@flexbamboo ▲飛竹眼鏡-眼鏡及眼鏡盒 伊晉萱有限公司 伊晉萱有限公司座落於臺中市,透過林務局與工研院合作的竹產業微型產業輔導奠定基礎,後續由工研院持續協助技術輔導推動,從竹瀝水採集到後續森林美容產品開發,如茶飲、面膜、SPA竹器材等,除了帶給都市人們一個接觸大自然的新契機,也促進竹產業鏈活化,帶動竹林的永續經營。 網 址:https://www.facebook.com/beautyrecover/ 電 話:04-2325 5778 地 址:南屯區大進街525號 ▲伊晉萱有限公司產品/ 伊晉萱有限公司-南投大鞍竹青茶 元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成立『元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並以使用『環保』國產木竹材及降低碳足跡為核心思想,對臺灣和國際環境及社會充分做到環境責任,打造新一型態的『臺灣木竹業共榮生態圈』,開發與人為本多元高品質的產品,引領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放眼全球,立足本地,讓國內、國際看見臺灣木竹材產品的好。 網 址:https://www.facebook.com/yuanyu.liano/ 電 話:08-7620353 地 址:屏東縣長治鄉園南路7號 ▲元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竹家具產品 浦田竹鹽 1986年,臺灣竹產業加工興起,浦田竹鹽的創辦人陳村榮,在小時候都需要在竹工廠幫忙。20年後看到加工廠商紛紛外移,臺灣竹產業日益低落,造成竹農生計大受影響沖擊整個竹產業。在與竹農的互動過程中,逐漸瞭解竹林產業的商業生態,要有好的竹筍可以吃,新生竹子要長的漂亮,就需要定期的疏伐竹林,在沒有加工廠願意收購竹農的竹子下,引發創辦人想改變竹農產業循環的初衷。於是在2007年投入『竹炭、竹鹽』製程研發,以友善大地為前提,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先改善燒炭製程的煙害問題要降到最低,2022年更參與林務局與工研院合作的微型產業輔導計畫,開發竹鹽延伸產品,期望可創造更高的生產價值鏈,產業升級的同時還能提升就業所得,讓臺灣竹業得以永續。 網 址:https://www.puten.tw/ 電 話:04-7719047 地 址:彰化縣鹿港鎮崙尾巷臨222-22號D棟 ▲浦田竹鹽-產製中的竹鹽 破竹工作室 破竹工作室來自南投,喜愛編織,材料採用臺灣土生土長的竹子,手工剖篾、編織、烤彎加工而成,讓每件器物都有不同的表情,以延續傳統文化工藝,並尋找竹與當代生活的新關係。 網 址:https://www.facebook.com/po.chu.studio/ ▲破竹工作室-窗花馬克杯

打造亮點茶莊、點亮茶鄉,請您來奉茶歇一下! ▲ 農業櫥窗主題:亮點茶莊(2023年2月-2023年3月) UTEE的誕生 自2014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組成亮點茶莊輔導團隊,參考歐洲酒莊經營模式,組成專家輔導團隊指導業者,在經營模式、商品規格及服務接待等方面提升茶產業在消費者服務端的品質及附加價值與收益。 將傳統的茶產業從第一級農業生產x第二級加工製造x第三級服務銷售朝向兼具觀光、文創及體驗等特色的六級化產業發展,創造如米其林指南般的亮點指標,並以共同品牌UTEE(United Tea Estates Enterprise)行銷臺灣的精品茶及在地文化。 一個亮點光芒周圍,一串亮點璀璨了臺灣 臺灣優質茶葉的成功建立在種植、製作的技術及傳承,並透過行銷和創新使世界更認識臺灣茶。但故事的起點和終點是每個獨特的茶園,他們擁有多代經驗和手工藝。為延伸茶產業價值鏈,每一個茶莊故事的背後,都是一群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真正信念、承諾和熱情的人。亮點茶莊在追求品質方面具有創新、專注和不懈的努力,始終如一地提供最好的茶葉給世界品嚐。截至2022年已嚴選全臺36家亮點茶莊,集結了在地茶葉種植者長期以來的豐富的經驗、專業的種植、精湛的工藝,製作出世界頂級的茶葉,共同推動臺灣茶產業六級化發展。 ▲亮點茶莊共同品牌UTEE (https://utee.tw/)作為臺灣茶連線世界之橋梁。 UTEE品牌、禮盒與創意遊程發表亮點無限 茶葉是我國重點發展產業,每年除創造可觀的外匯收入外,國內消費市場、茶飲連鎖、器具設備及觀光休閒等,總計超過上千億產值。為使臺灣茶更具國際競爭力,在茶莊經營輔導團隊專家學者及歷屆亮點茶莊共同構思,以UTEE(United Tea Estates Enterprise)作為亮點茶莊聯合品牌名稱,透過該品牌讓國內外消費者輕鬆獲得多元化精緻茶旅遊體驗路線資訊外,也能在UTEE禮盒中一次品嚐到臺灣各地精品茶。 ▲全臺8縣市、36家亮點茶莊分布地圖,邀請走訪亮點茶莊。 集結全臺最優秀的茶莊,凝聚茶知識共創未來 111年新徵選入7家業者加入亮點茶莊,並於2022年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中,由農糧署陳啓榮秘書進行頒證。歷屆亮點茶莊及委員顧問等貴賓也蒞臨現場。 ▲亮點茶莊徵選作業 ▲2022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亮點茶莊頒證會 增能學習,提升五感體驗服務 亮點茶莊與不同產業交流及場域體驗,從地方發展、體驗服務、商圈組織經營、傳統技藝新體驗、農業技術交流等,以異業見學活動觀摩學習經驗,轉化成各茶莊們的未來進階發展的能量。 亮點茶莊安排願景工作坊,以專業互動討論課程加深品牌行銷知識、服務體驗設計增能。 ▲願景工作坊不僅以互動課程增能,於過程中討論與自我探索,凝聚各家的3年願景發展與彼此分享。 異業交流、同業切磋 ▲111年邀請國內銷售通路、飯店及旅遊業者,透過通路媒合活動與亮點茶莊業者們進行媒合交流。 ▲異業交流與增能講座學習之外,亮點茶莊業者們也相互訪問,交流彼此間的經營心得,串聯全臺的經驗傳承是亮點茶莊與眾不同之處。 UTEE是串聯臺灣接軌世界的橋梁,透過細心規劃多元化精緻茶旅行路線,以「茶旅行」吸引國內外遊客,邀請大家蒞臨本次亮點茶莊櫥窗展示及瀏覽UTEE官方網站資訊,實際走訪位於全臺灣8個縣市、36家各具特色的亮點茶莊,通過茶的旅行五感體驗, 進而認識 更臺灣這片土地所孕育的茶鄉之香。 ▲茶席體驗 ▲茶調飲品茗 ▲茶旅行-活動體驗 ▲亮點茶莊-品茗空間 ▲發現~世界上最好的茶、茶鄉、茶之旅! ▲UTEE官方網站 QR Code (https://utee.tw/) ▲全臺 36 家亮點茶莊網站QR Code(掃描品嚐好茶~)
專題推薦
專題文章
-
認識食材有方法 地產地消最安心 我們吃的食物哪裡來?在重視食安的現代,這個議題顯得格外重要。 食材來源,不就是農人種的、從店家買的?但是美國知名的飲食作家麥可波羅(Michael Pollan),寫了本厚達四百多頁的書,就只為...
開放的教養藝術 第三代花卉青農更勝於藍──美勝園 滿園井然有序的盆花、綠意,在半密閉、透光的溫室中,有噴灌的灌溉設備、光照栽培技術,讓麗格海棠、仙客來與鳥尾花等百花爭奇鬥艷。經營盆花品牌美勝園的張智勝,接續了祖父母輩白手起家的經驗,為傳統高勞力密集的...
延續傳統 陳文富父子攜手擘畫有機新藍圖 地處花蓮的明淳農場,是一座乘載了三代的記憶的農場,農場主人陳文富,近年也開始將農場逐漸交由兒子柏叡接手,在父子間變與不變的堅持下,讓農場經營與他們場內生態一樣,富饒生機。 從民國50年代就開始務...
-
自己種菜最天然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均衡飲食,過量的肉類食物,往往容易帶來心血管疾病,因此,在追求健康飲食時代裡,人們對於蔬菜類的需求日益殷切,但又怕購買的蔬菜被菜農施以過量的農藥,為求吃得安心,便開始流行起自己動手種青...
在地消費‧農夫市集 在全球減碳風潮影響下,除了節能減碳外,減少「碳足跡」也成為新興的環保指標。所謂的碳足跡就是指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製造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論是平常搭乘的交通工具、使用水電等資源,甚至是日常生活的飲食,都會影...
豬農團結力量大,增強市場競爭力 為因應臺灣的小農制度,及便利小農們將所生產的農產品運輸到市場交易,因此政府長期以來推動共同運銷制度,輔導農會或鼓勵農民組成運銷合作社辦理共同運銷業務,因此大家常聽到蔬果有共同運銷合作社,豬肉當...
-
工業漁業結合 冷排水擴大邊際利用效益 大型工業工程如何與在地居民共存,化衝突為共好,一直考驗著人類的智慧。台灣高雄市永安區液化天然氣(LNG)接收港自2005年起,將液化天然氣轉為氣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冷排放水,供應給當地養殖業使用。如此,...
用吃解決農業剩餘物的幫手─黑水虻 艷陽高照,微風徐來,在彰化縣員林通往集集的主要道路上,一條被青綠稻浪包夾(映襯)的小徑,直通御飧放牧養雞場。沒有預期的雞禽排泄臭氣,也沒有田間果實腐朽後的酸壞氣息,探究其因,發現這一切背後都歸功於一群...
老祖宗水利智慧-貢寮百年水梯田 2014年臺灣面臨10年大旱,各地水庫拉緊報,但2015年一入夏,蘇迪勒颱風和難得的八月鋒面,又讓許多地方成為水鄉澤國,旱澇交替一直是臺灣的宿命,新北市貢寮的居民很早就體認到這點,百年前就順著坡地,闢...
-
邂逅牠之前,先認識自己 兒時看別人家養狗、叫好又叫座的寵物電影、路邊櫥窗裡的漂亮狗貓,每個人多少都有「好想養寵物!」的時候。感動化為行動之前先想想,究竟寵物放在自己生命裡的哪個位置,有沒有條件養寵物,以及能養怎麼樣的寵物...
獸醫系畢業何處去 選讀獸醫系的人,不只是對動物有相當程度的喜愛,更重要是願意分享愛護動物、救護動物及尊重生命的心,為動物及飼主從生理及心理雙向療癒。一般對獸醫的印象多侷限於街坊上的動物醫院,殊不知獸醫與人醫幾近...
臨床診治的守護者 人生病了要看醫生,動物生病也有專業的醫生呢!動物不知道自己走到醫院,必須要靠飼主細心的照顧與關懷,才能提早發現動物異狀早期治療喔!但你知道動物醫生除醫治常見的小動物之外,依診療對象的不同,還有...
-
選蛋吃雞大代誌-這樣挑好蛋好雞 剛嫁作人婦的小琴為了練習洗手作羹湯,常常抱著食譜猛讀,她發現雞蛋、雞肉是廚房重要角色,無論煎、煮、炒、炸都美味,她決定親自去市場買些雞蛋、雞肉回家。出門前,小琴撥通電話向媽媽請教挑蛋、挑雞肉的要訣。 ...
農試所技轉去病毒技術,慶全地瓜生產更順暢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適度食用有助於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發生,而且無論是冬天裡最受青睞的烤地瓜,或是拔絲地瓜、蜜地瓜,在這些數不清的地瓜料理中,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地瓜那綿密的口感!可是我們卻不知,要吃到一顆安...
從五穀雜糧尋找人生的獨特風景 74年次的蘇建鈞,2008年大學畢業正值23歲青年,似懂非懂走進農田,做與所學天差地遠的生產工作,讓人好奇打哪來的勇氣?蘇建鈞笑笑地說:「其實是一股傻勁,仗著年輕,失敗還有轉業的機會!」慶幸自己因身在...